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上午9时,学院党员师生代表在逸夫楼C101、102机房集中观看了阅兵活动。阅兵式后,部分师生以不同形式畅谈了收看的感悟和体会。
人工智能系副教授魏小梅老师:科技自强乃告慰先烈最好方式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80年前,中国人民以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牺牲,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今日阅兵场上铁流滚滚、战机呼啸,100%国产化主战装备,展现了国家实力的翻天覆地变化,这是对历史的告慰,对未来的承诺,我们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的教育和科研工作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肩。我们有责任让学生了解真实历史,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深刻认识科技自立自强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激励他们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大数据科学系副教授邵佳老师:阅兵充分体现了新质战斗力
观看九三阅兵式,深受震撼与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抗战精神的时代意义,庄严盛大的阅兵式则展现了捍卫和平的国家力量。作为遥感信息方向的研究者,我尤为关注阅兵中无人作战、信息支援等的呈现,其背后是强大的空天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技术支撑。这使我更坚信所研究专业的价值与责任。我们致力于将海量遥感数据转化为精准环境信息,这与现代化国防中对“天空地”一体感知、智能决策的需求紧密相连。未来,我愿深耕遥感信息方向,提升对地观测数据转化为精准情报的能力,为资源监测、环境治理、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科技力量。我将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创新动力,以专业所学服务国家需求。
计科2304孔艺璇:深刻体会到阅兵背后的技术内核
科技强军,智驭未来。此次阅兵于我,是一次生动的爱国教育,更是一次深刻的技术使命召唤。今日阅兵最令我心潮澎湃的,是那支崭新亮相的无人作战部队。空中集群协同变换,地面装备有序推进,这不仅是视觉震撼,更是科技实力的集中彰显。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学子,我深刻体会到这背后的技术内核。无人系统的核心是人工智能、高速通信、大数据与智能决策——这正是我们领域的前沿。每一架无人机,都是复杂算法与精密程序的集合体,是软硬件深度融合的智慧结晶。看到课堂所学的知识化为守护国家的长城,我内心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份自豪更转化为沉甸甸的责任。未来是智能化较量,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我们青年学子必须将个人所学与国家所需结合,攻克自主操作系统、鲁棒AI模型、安全协议等“卡脖子”难题,用代码为国防现代化注入更强大的“芯”动力。
2024级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研究生郑乐兵:战旗方队让我们牢记历史荣光
整场阅兵庄重而震撼,让我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徒步方队中,有的部队承载着八路军、新四军的红色基因,有的部队展现了新时代军队的新风貌,仿佛历史与现在在同一刻交汇。战旗方队的旗帜迎风招展,每一面都代表着先烈们的牺牲与荣光。装备方队整齐威武,新型武器尽显国家实力;空中梯队战机呼啸掠过,展示了空军的巨大进步。军乐团演奏的旋律,更让我想起了抗战时期的艰苦岁月。我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用鲜血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努力学习、增强本领,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