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焦点新闻 > 正文
沈婧芳教授做客"狮子山菁英学校",点燃AI赋能教育新引擎
发布日期 2025-09-06 浏览次数

(通讯员 | 邹佳妍 图片 | 潘一帆 审核 | 沈婧芳 叶双休)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战略部署,加速推动高等教育与AI技术深度融合,开学迎新期间,信息学院沈婧芳教授受邀做客"狮子山菁英学校",以《学习范式跃迁:大学生AI应用能力进阶的五大场景》为题作专题报告,为230余名师生开启一场AI赋能教育的思想盛宴。

技术演进:重构"教-学"底层逻辑

报告伊始,沈婧芳教授以人工智能发展史为轴,从图灵测试到深度学习突破,系统梳理了技术革命对教育形态的重塑路径。""从图灵机到生成式AI,技术迭代正重构'教与学'的底层逻辑。"她指出,把握AI技术跃迁规律,是构建新型学习范式的关键前提。讲座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实操,为学员们呈现人工智能赋能教学与学习变革的现实路径与广阔前景。

场景革命:解锁“AI+教育”应用密码

在实践演示环节,沈教授现场搭建"AI+教育"应用矩阵。现场调用DeepSeek、豆包等工具,将量子力学公式转化为动态三维模型,晦涩理论秒变"可触摸的知识"。通过AI算法解析生物基因序列,同步生成音乐旋律,实现"生命密码与艺术之美的同频共振",AI实现跨学科碰撞。AI学术增效器,十分钟完成文献综述自动生成、关键引文智能标引。互动交流中,AI化身学习诊断师,实时调试Python代码、推导高等数学证明题,每步操作均留存思维轨迹,构建"可追溯的学习图谱"。

讲座中,沈婧芳教授结合数据偏见、隐私泄露等典型案例,划定AI应用"红绿灯",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必须坚守伦理框架,技术应用的边界感是数字文明的基本要求”。

实践对话:互动环节破解应用难题

"如何筛选适配学科的AI工具?""与智能体对话有哪些规范?"在问答环节,学员们抛出许多实践困惑。沈婧芳教授以“什么是科学正确的提问逻辑”"工具选择三维度模型""苏格拉底式学术对话法"现场作出解答并演示,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这场报告让我们看清:AI不是替代教师的'黑箱',而是重塑思维的'棱镜'。"参训学员王召鑫表示。华中农业大学已将AI能力纳入核心课程体系,本场报告成功将AI从“高冷概念”转化为“贴身助手”,不仅为"狮子山菁英学校"培训班奠定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也为新时代人才培育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能。

教育数字化浪潮中,沈婧芳教授教学学术团队正以"敢为人先"的姿态,探索"技术赋能教育,AI培育新质人才"的创新路径。这场思想与实践的双重革新,必将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