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概况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系、生物信息系、大数据科学系、公共计算机教学部、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等5个教学系(部、中心),建有农业生物信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业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研究机构。学院设有生物信息学、农业信息工程二级博士点、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3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信息学专业获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本科项目,排名全国前列。拥有2个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学院现有教职工91人,其中专任教师73人(教授12人,副教授43人,讲师18人),行政11人、实验技术人员7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10名,其中本科生921人,硕士研究生136人,博士研究生53人。
党委书记:李向东(-2019.5) 明庭庆(2019.05-)
院 长:张红雨
党委副书记:孙 超(-2019.6) 刘 进(2019.06-)
副 院 长:徐勋光 李国亮
二、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围绕5个专题进行集中学习,召开1场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撰写4份专题调研报告,梳理撰写1份整改台账。明庭庆同志带头讲授党课,张红雨教授全程参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全年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各类学习10场,全院党支部书记面向师生讲授专题党课20余场,开展“精读精讲”活动3场,开展“坚守育人初心,提升职业素养”全院党员教师专题学习1场,举办主题图片教育展10余场,赴油铺街村开展“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主题党日活动。认真开展好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明庭庆、张红雨带头作批评和自我批评,副校长严建兵参加会议。
筑牢制度的篱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明确党政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全年召开党政联席会42次,每月召开系部主任工作例会、支部书记会,切实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档升级。强化责任分区、分级,逐级强化传导意识形态责任和党风廉政责任,坚持报告会、论坛审批报备制度,严格确保“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积极推进党务公开、院务公开、信息公开、财务公开。坚持办好“年度实事”,为师生排忧解难,推动学院发展。坚持开学第一课、毕业最后一课邀请书记院长、企业校友讲授勤政廉洁专门课程。认真开展第20个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
抓好基层党建各项重点任务贯彻落实,做好群团统战工作。完成学院党委换届改选、各教工党支部调整等工作。 1名支部书记获评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奖,1名教工党支部书记评为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教授评为全校优秀共产党员。规范做好党员发展及教育管理工作。全年发展教工党员1人,学生党员60人,现有研究生党支部3个,本科生党支部6个,教工党支部5个。坚持“三投票三公示两答辩”制度,加强党员全链条教育管理。举办团校培训班5期,开展32期线上青年学习,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培训班6期,红色实践教育活动9次。利用“学习强国”App等媒体平台开展党员师生自学研学,学生党支部获校级立项2项,入选校级十佳党支部立项1项。召开学院第二届第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推进民主办学,审议通过学院综合奖励办法、免试推优办法等学院文件规章。加强统战工作、工会工作,完成学院工会委员调整,积极建设“教工之家”,开展青年教工赴木兰山秋游活动,羽毛球赛进入学校前16强。
加强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建设。坚持学院党政领导联系师生制度,将师德师风列入人才引进首要考核环节。教师节向全院师生发起“打造最美课堂、塑造最美自己”倡议。张红雨、李国亮讲授师德师风辅导报告2场,开展学院第4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积极参与学校青教赛。获学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三等奖2人次,获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1人,获校级学风建设先进班集体1个,校级优秀团支部1个,获评2019年大学生标兵1人,研究生学术希望之星1人。开展好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学生作品《华农军训方阵告白祖国代码版》HTML被学校官媒转载,点赞转发2000次。
三、人才培养
认真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3个专业全部开展“你说我听大家评”课程体系研讨。围绕“超循环育人体系”建设目标,修订2019级生物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举办学校首届计算机科技文化节,举办学校第八届程序设计大赛、第五届计算机设计大赛、第五届生物信息设计与技能竞赛。获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获银奖1项,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3项,“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省级一等奖4项。新增2个校企教学实习基地。获批8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课程思政项目结题。获批学校线下混合金课1门,4个课程团队获批学校首批创新创业类慕课课程、专创融合示范课程、校企合作示范课程三类课程立项建设。完成2019年改善本科教学条件专项建设,完成计算机实验教学一体化基础平台建设,搭建华为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多门实验课程在线上运行。组织2次计算机等级考试,3次CSP认证考试,考试认证成绩进入全国排名前30强。完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招生,做好202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学位点评估前期准备工作。制定并推行吸引优质生源政策,召开2019年研究生学术年会,坚持举办暑期夏令营,加大推免生奖励力度,全程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坚持论文全盲评,新开设全英文专业课程1门、本硕贯通课程1门。
持续推进学风建设。坚持学分预警机制,定期发布学分清查报告。大学生发表SCI论文3篇、会议论文2篇。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43人次。学院教师第6次带队指导学子夺得iGEM全球金奖,赵晓涵团队获联想杯大数据能力竞赛一等奖,获ASC19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二等奖2项。参与走访企业260余人次,完善就业奖励办法,获评2019年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9届毕业生年度就业率96.34%,年度就业率、就业薪酬和就业满意率居全校前列。全年累计举办10场“HAPPY HOUR”师生交流会。获第58届校运会“精神文明奖”。学院微信公众平台“狮山蒲公英”及QQ公共账号推送文章290余篇,最高单篇阅读量9400余人次。坚持网格员报送制度,完善更新“三难信息库”,资助学生223人,评选国奖、国励30人次。全年开展安全卫生检查10余次。
四、学科与队伍建设
坚持学术报告会常态化,开展青年教师科研汇报活动,全年举办学术报告80余场。全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其中面上项目6项,青年项目3项,优青项目1项,人才类项目取得突破,直接经费563万元。获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其中创新群体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2项,指导性项目1项,总经费70万元。全年教师共发表SCI收录论文55篇,其中影响因子5以上论文6篇(大于9论文4篇),最高影响因子25.455。获评学校基金工作先进集体,获评基金工作先进个人1人。举办湖北省农业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一届专业技术委员会聘任仪式暨农业大数据研讨会,赵春江院士来校做专题报告。承办第17届亚太生物信息学大会、第6届三维基因组学国际研讨会、CCF青年科学家“大数据智能与安全”研讨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生物体系量子计算通用平台及示范应用”项目中期检查会、第4届南湖青年科学家论坛信息分论坛等。李召虎、姚江林、郭刚奇、严建兵等校领导来学院调研指导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等工作。农业生物信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复评优秀。完成学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选举换届,产生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9名。湖北省生物信息学会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取得省民政厅颁发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完成税务登记,在银行取得开户许可证。
按照“坚持标准、引培并重”原则,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年引进教师3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1名,新增副教授2名。出国访学或在外学习英语4人。组织申报各类人才计划,1人获批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楚天学子),1教授入选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名单。分学科制定学院“2019-2023年岗位聘期”聘用条件,完成55名教师“2019-2023年岗位聘期”聘任工作。开展2名教师首聘期考核工作。
五、合作办学与对外交流
积极推进学生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好学院支持学生出国出境访学学习政策《信息学院国际交流奖学金优才计划》。先后组团访问并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签署协议开展学生交流,选送40位学生出国出境开展交流。做好通讯、信号处理与系统国际会议及中国人工智能国际会议申报和准备工作。分别与华大基因、广西扬翔、上海派森诺合作开办联合培养创新班。与英国亚伯大学、阿伯泰大学达成合作意向,加强与扬翔集团、长沙沫绿、天津血研所、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曙光、浪潮、联想等单位的校企合作。开展好对口建始县黄岩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包括“大手牵小手”对口帮扶活动数场,为山区学子送去价值2万元文具和慰问金。看望慰问黄梅油铺街村困难农户,为小学生讲授科普课程,为党员村民讲授党课1场。开展对口支援新疆塔里木大学和石河子大学相关工作,支持其开展学科建设、平台建设、学术交流,1人入选昆仑学者讲座教授,1人入选绿洲学者讲座教授。
编辑|卢志远
初审|袁嘉晨
终审|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