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发展大事记 > 正文
信息学院2020年度大盘点
发布日期 2021-02-21 浏览次数

一、发展概况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系、生物信息系、大数据科学系、公共计算机教学部、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等5个教学系(部、中心),建有农业生物信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农业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研究机构。学院设有生物信息学、农业信息工程二级博士点、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3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信息学专业获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本科项目,排名全国前列。拥有2个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学院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专任教师75人(教授13人,副教授43人,讲师19人),行政11人、实验技术人员7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234名,其中本科生994人,硕士研究生180人,博士研究生60人。

党委书记:明庭庆

院    长:张红雨

党委副书记:刘  进

副 院 长:徐勋光  李国亮

二、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党建工作

1. 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党员干部终身课题,认真制定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推进方案。

2. 切实建设和谐奋进的领导班子。坚持以学院党建为统领加强班子建设,召开党委会13场,理论中心组会议13场,党政联席会52次。做好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制定党建工作计划、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等,明庭庆讲授党课2场,张红雨作首场领学报告,班子全部完成13个主题研学任务。学院党支部书记面向师生讲授党课20场。

3. 不断夯实支部建设、队伍建设。坚持科学规范抓好支部建设。开展教工支部书记常态化培训。大学生党总支获校“对标争先”项目支持,4个师生支部获校级立项,7项院级立项。坚持从严治党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三公示三汇报两答辩”制度,发展学生党员70人,转正59人;转正教师1人,2人列入发展对象,1人参加党校培训。

4. 抓牢意识形态不放松,抓实统战工作不动摇。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区,严守论坛、报告会等审批备案制,严格宗教与民族工作纪律,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办学实践、学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民族工作,完成无党派人士登记工作,推进领导联系民主党派制度落实。

(二)思想政治工作

1. 不断创新载体,深入开展各类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深入学习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等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精读精讲活动4场,民法典学习1场。举办主题图片展7场,“党员先锋故事会”讲述抗疫故事3场,开展“做新时代硬核党员”“讲战疫故事、悟初心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师生赴“半条被子纪念馆”、武汉客厅抗疫展览馆开展实践教育,联合建始黄岩村支部开展网络主题党日活动。

2. 坚持“心中有学生”,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党政领导联系师生制度,为青年教师设置成长导师,将师德师风列入人才引进、晋职晋级首要考核环节,加大课程思政建设力度,获批思政课程5项。获评第6届师德先进个人1人。挂牌成立“名师工作室”,表彰教学质量特等奖1人,举办“名师工作坊-师生午间共话”活动6期。

3. 坚持三全育人、学术至上,持续建设良好教风学风。教授上讲台百分百,开新课、小班教学百分百。1人获评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获评校优秀班主任1人,校级学风建设先进班集体1个,校级优秀学生干部4人,三好学生114人,1个团支部获评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1人获评十佳大学生。

(三)党风廉政和作风建设工作

1. 健全建强制度。明确党政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定期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坚持年末召开教代会,每月召开系部主任会、支部书记会,每周召开行政系列例会,推进学院纪检机构建设,调整充实师生支部纪检委员。

2. 确保守土有责。划分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区,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明确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责任区划分,严格宗教纪律、民族工作纪律。

3. 加强廉洁教育。推进院务公开、财务公开。坚持办好“年度实事”。设置学院信箱反馈师生意见。认真开展第21个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坚持开学第一课、毕业前夕邀请院长书记、企业校友讲授廉洁育人课。党风廉政教育抓在平时,驰而不息反“四风”。

三、本科人才培养

围绕“超循环育人体系”建设目标,认真推进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修订。增设公共信息类选修课程。完成生物信息学国家“一流专业”网上申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接受校内评估,人工智能专业启动专家论证。推进计算机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围绕特殊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和成长档案。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2月10日即开展教学活动,107门次理论课程、65门次实验课程教学全部网上教学,74门次课堂网上考核。开展信息嘉年华活动。获批立项教育部新工科项目1项,学校新农科项目12项。承办学校第六届生物信息设计与技能竞赛、第六届计算机设计大赛、第十届程序设计大赛(新生赛)、2020年大数据专业技能竞赛。完善华为云平台和计算机实验教学一体化支撑平台,疫情期间实验教学平台起到重要支撑保障作用,实现计算机类实验课程线上运行完成实验。组织1次计算机等级考试,2次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软件能力CSP认证考试,最好成绩进入全国前0.6%。

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学严谨规范,春秋2学期累计开设理论课29门,新增课程7门,新开设全英文专业课程1门、本硕贯通课程1门。制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留学生培养方案,制定并推行吸引优质生源政策,线上举办暑期夏令营,完成2020年度疫情防控下招生工作,新招硕士生90人、博士生21名,研究生在籍在读240人,国际学生7人。坚持论文全盲评,集中开展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全面排查和警示教育。组织导师参加导师学校培训。新增高层次人才引进1名,学术型博导4名,学术型硕导7名,专业学位硕导7名,行业产业导师5名。电子信息专硕点通过湖北省评审。召开2020年研究生学术年会。精心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

五、科技工作、学科建设

坚持Happy Hour学术交流常态化,全年举办学术报告90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其中面上项目4项,青年项目2项,直接经费279万元。获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项,获批校自主科技创新基金9项,获批横向3项。发表SCI论文55篇,影响因子5以上论文15篇(大于9论文6篇),最高影响因子14.028。举办农业生物信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湖北省农业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年会。主办“CCF走进高校第770期—华中农业大学”活动、学校计算机教育论坛、第5届南湖青年科学家论坛。湖北省生物信息学会工作严谨规范,举办年会,协办第7届华中华东地区生物信息学国际研讨会。学院团队2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报》盘点2020中国农业科研“亮点”。

六、社会服务

推进与广州影子、沫绿美食流、广州诚一、武汉生物样本库、十堰太和医院、曙光、浪潮、海大集团等单位院企合作。3次赴黄岩村开展党建“1+1”扶贫,购置新式活框蜂箱160个,开展技术培训2场。开展支部对接附属学校联合活动。开展对口支援塔里木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农科院相关工作。牵头对接十堰市开展“乡村振兴荆楚行”活动,进展顺利,受到好评。

七、人事人才工作

人才引进工作未受疫情影响,开展试讲15人次,共引进教师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讲师各1人,另有教授2人、讲师2人办理入职手续。晋升教授1人,副教授3人。出国访学2人。2人获学校推荐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3人获学校推荐申报湖北省人才计划,1人获批湖北省楚天学子人才计划,开展3名教师、1名实验技术人员首聘期考核工作。10月,学院牵头,全校4学院39名教师赴西交利物浦大学开展教学研修。

八、国际合作与交流

坚持做好支持学生出国出境访学政策《信息学院国际交流奖学金优才计划》。积极筹备中、俄、白、乌4国的国际合作项目,与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签署协议,努力拓展师生交流。短期外专项目申报获批1项。“线上”+“线下”举办国际会议2项:第2届中俄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论坛、第7届三维基因组学国际研讨会。

九、离退休与群团工作

以学风建设为抓手,大力加强群团工作,提升综合竞争力。发布学分清查报告3份。大学生发表SCI论文、会议论文7篇。学科竞赛获省级、校级以上奖励100人次,教师第7次带队夺得iGEM全球金奖,获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走访用人单位28家,走访企业260人次,完善就业奖励办法,实现年度就业率目标,1人获评校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年度就业率、就业满意率、就业薪酬居全校前列。举行全院招生宣传动员会,重拍专业宣传片。坚持网格员每日报送制度,建立“三难学生”档案59本,访谈学生400人次。

加强工会离退休工作。羽毛球赛进入学校前11强。2项目获校工会立项。发放包括防疫物资等工会物资6批次,慰问教职工7人次。疫情期间计算机校友捐赠资金10余万,捐赠防疫物资一批。常态化做好爱国卫生运动。全年开展消防安全检查10次,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1次。开展第6届信羽杯师生对抗赛,筹办首届健康运动线上赛。

十、文化建设与文明培育

坚持价值引领,开展年度新闻评选,推进学院VI标识系统建设,召开宣传工作会议,开展新闻培训。微信公众号“狮山蒲公英”及QQ公共账号定期推送文章400篇,受众3400人。获第59届校运会男子铅球第一名,广播体操汇演评比二等奖。注重典型培育,讲好“信息故事”,1人获评“洪山好人”,三维基因组团队被南湖新闻网专栏报道,生物信息、大数据团队被中国科学报报道。


编辑|卢志远

初审|袁嘉晨

终审|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