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发展大事记 > 正文
信息学院2017年度大盘点
发布日期 2018-02-21 浏览次数

一、发展概况

信息学院成立于2014年4月。学院前身是80年代中期在原基础课部设立的计算机教研室,1996年9月,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科生;2000年9月,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2011年4月,学校成立生物信息中心,同年9月,生物信息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12年开始招收生物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2013年开始博士生招生。2014年4月,学校为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促进信息学科发展,将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信息学教研室、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整体)、数学系(部分)、化学系(部分)以及计算中心调整组建成立信息学院。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系、生物信息系、大数据科学系、计算机公共教学课部等4个系(部),建有农业生物信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学院设有生物信息学、农业信息工程二级博士点、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学等2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信息学专业获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本科项目,4次排名全国前列。拥有1个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学院现有教职工8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35人,讲师23人,行政、实验人员17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893名,其中本科生768人,硕士生93人,博士生32人。

党委书记:李向东

院    长:张红雨

党委副书记:孙超

副 院 长:徐勋光

副 院 长:李国亮

二、人才培养

认真修订2017级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大类招生平台下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修课指南。组织专家教师积极申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邀请相关科研院所专业负责人参加专业论证会,专业设置审批顺利通过,将于2018年7月开始招生。与武汉华为共建创新人才中心,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上海派森诺签署本科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开设名师讲坛,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资深专家、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蒋宗礼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何岭松教授,我校水产学院李大鹏教授等专家学者为学院师生传授教学改革实践之道。邀请联想、曙光、华熙、浪潮、中软等行业知名企业负责人围绕“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年”视野下的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在线考核评价系统、品牌专业申报等议题,进行集中、深入研讨。

优化和完善生物信息学和农业信息工程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和研究生录取方案,优化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推免生遴选方案。完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农业信息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申报工作,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将于2019年开始招生。新增研究生课程5门,其中1门为全英文课程。定期开展研究生科研记录检查。新招硕士生42名,博士生13名,国际学生3名。研究生在籍在读规模达到125人。召开2017年研究生学术年会并颁发企业奖学金。获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1篇。连续4年获评校研究生“学术希望之星”。

开展学校第五届程序设计大赛、第三届计算机设计大赛及第三届生物信息设计与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竞赛,我院学子在2017年ACM-ICPC全国邀请赛(陕西)勇夺2铜,在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中喜获全球二等奖,并获第四届全国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创新大赛一等奖。马彬广教授指导iGEM团队第4次夺得全球金奖并获单项Best提名,入选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生物信息专业申报的《生物信息创新人才培养“三结合”模式探索》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计算机专业教师牵头编写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第3版)》获2017年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等2门课程获批学校第二批在线课程,已完成慕课录制,即将投入使用;分别有3门微课课程、3个PPT项目获得立项。开设外教暑期课程,美国德州理工大学Hamed Sari-Sarraf教授来校开展全英文课程《digital image processing》教学,受到师生好评。加强院校教学交流,8月23日,第二届郑州大学-华中农大生物信息学师生交流活动举行,郑大60余名师生聆听了方亚平副教授讲授的《生物信息学进展》和朱强、夏静波副教授讲授的《R语言》等2门课程。改革本科论文答辩方式,实现论文中期集中性检查,将过程考核融入毕业设计中,实行优秀毕业论文评比制度。开展学院第二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1名教师获学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

始终紧扣学风建设主线,开展学风建设先进集体、先进寝室和先进个人评选。获评校级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4个,优秀共产党员1人,大学生标兵1人。获评十大创新创业之星、文艺之星等3人次。获评校级优秀班主任1人,学校第15届研究生指导教师“教书育人奖”1人。获评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全国片区比赛二等奖1人、湖北省赛区一等奖1人、学校第七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1人。全年开展信息讲堂19次,组织“蒲公英读书分享会”读书分享12次。承办学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程序设计新生赛暨武汉地区高校程序设计邀请赛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多项赛事,全年参加校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学生达300余人次,占比40.3%。全年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7人次,校级以上奖励110余人次。全年走访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用人单位21家,邀请33家企业来校招聘。学院本科生年度就业率为97.75%,列全校第二名。获评学校招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2人次。20支队伍参加暑期实践,1支队伍入选2017“全国最具影响好项目”。

三、学科与队伍建设

坚持学术报告会常态化,开展青年教师科研汇报活动,全年举办学术报告80余场。承办全国第四届三维基因组学研讨会、全国磷化学学术年会等大型学术会议。学院科研氛围日益浓醇。全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其中面上项目4项,青年科学基金2项。获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全年发表SCI收录论文23篇,其中影响因子5以上论文5篇(大于9的论文2篇),最高影响因子12.8。获评学校基金工作先进个人1人。挂靠信息学院组织开展湖北省生物信息学会申报工作,起草了学会章程、申请书,召开了筹备会,拟定了学会负责人名单及会员名单,向湖北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和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提交了申报材料,顺利通过湖北省社会组织管理局的名称核准。

按照“坚持标准、引培并重”原则,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年引进教师5人,其中副教授2名,讲师3名。柔性引进兼职教授1名。新增教授1名,副教授4名。新增学术型博导2名、学术型硕导3名、专业学位硕导6名。入选第3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出国访学或在川外学习英语13人。在职获得博士学位1人。加大教师首聘期考核以及中期评估工作力度,完成1名教师的首聘期考核工作,以及41位教师的中期评估工作。

四、合作办学与对外交流

5月,学院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工程学院正式签订“本科硕士生联合培养3+2项目”合作协议,修满学分者可获我校颁发的学士学位证、毕业证,还可获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计算机科学专业或生物信息学专业硕士学位,标志着我院国际合作办学取得突破进展。引智工作初具规模,全年共有16个引智项目,涉及外国专家22人次,通过语言教学、开设专业课程、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充分发挥专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美国、日本、马来西亚、俄罗斯、新加坡、法国、韩国、罗马尼亚、瑞典等国家科研院所的专家进行了较好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分别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上海派森诺合作,开办联合培养创新班,共计20余名学生入选。加强了与扬翔集团、正大集团、恒大集团等单位的校企合作,与武汉百药联科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建设“精准药物发现联合实验室”,该公司将在5年内投资1000万元,与张红雨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开展药物发现合作研究。继续开展好对口宜昌五峰的精准扶贫工作。

五、党建工作

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规范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严格贯彻执行《中共华中农业大学委员会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学院领导联系党支部制度。坚持开展学生党建“五个一”和“三公示三汇报两答辩”制度,实现学习培训全链条全覆盖。及时调整学生党支部设置,安排大学生党总支委员联系并指导学生党支部。现有学生党支部7个、党员149人,其中本科生支部4个,党员107人,研究生支部3个,党员42人。教工党支部5个,党员63人,其中教师党支部4个,教师党员50名。学生党员比例16.69%(本科生13.93%,研究生33.6%),教职工党员比例75.9%。2017年,发展学生党员48人(本科46人,研究生2人),转正49人(本科生43人,研究生6人)。在2016年转正1名教工党员的基础上,发展1名副教授入党。全年举办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培训班7期,培训学员400余人次。组织学员赴韶山、红安等地开展红色实践教育活动3次。支持并动员学生参加党支部申报立项,获批校级立项2项,院级立项2项。

认真坚持以制度建党管党,着力营造清正廉洁的发展环境。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制度建设,2014年学院成立以来即颁布实施了《信息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学院议事规则》等,坚持每周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党建工作相关事项,研讨学院事业发展;建立健全《信息学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检查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关于党员干部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和廉政谈话制度及其配套制度。2017年初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年度工作任务分解方案》,重新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完成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签订工作,学院党政一把手和副职分别签署责任书,学院和各支部、各系、部负责人签署责任书,学院和各科室负责同志签署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分解落实。2017年,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开展学习研讨10次,召开党政联席会40余次。相继出台学院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学科建设经费使用办法、学院综合奖励办法等3个办法。较好完成全年400万的装修改造及条件建设。投入2万元建设好党员活动室,开设“信息逸站”党员图书角。明确了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责任区。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贯彻、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为主题主线,切实抓好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落实。2017年全年,认真抓好了教育部巡视意见整改落实、党员信息采集、迎接省高工委党建第一责任专项检查、湖北省十一大党代表选举、学校“五级五类”党建调研、基层党支部立项与总结、民主评议党员、收费专项清查、党政领导兼职统计、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情况专项检查、八项规定检查、驰而不息反“四风”、落实“7.26”讲话精神及全国思政会精神、深入推进“两访两创”、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等多项工作。以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为重点,落实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第一要求。制定学院2017年度党建工作要点、党建工作进度表、学院党建“十件实事”、学院深入推进“两学一做”活动方案、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活动方案、“两学一做”支部每月学习重点篇目等。认真坚持“四个一”学习制度,大力弘扬实事求是、学无止境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先后配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历史的教训》、《人民的名义》等学习读本300余册,为各支部印发十九大精神、“两学一做”、黄大年事迹学习等专题辅导资料10万字,举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十九大、反腐倡廉等主题展览11场。依托学院领导班子及系部调整,坚持“双带头人”建设,顺利完成教工支部换届,有力提升了各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严格落实党政领导联系支部制度和教工支部帮扶学生支部“1+1”制度,深入开展“两访两创”活动,密切师生关系、党群关系,积极构建“师生共同体”;坚持完善落实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做好支部会议记录及党员活动手册记录;依托党支部活动立项,利用重要节点契机,开展深受党员师生喜爱的主题党日活动。

积极推进院务公开,不断建设好“教工之家”。5月,召开学院第一届二次教代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与会代表审议听取了学院年度工作汇报、财务工作汇报以及大数据专业申请汇报。学院班子真正起到了抓关键抓大事、凝心聚力、引领发展的核心作用。开展教职员工喜闻乐见的群众活动,积极建设“教工之家”。组织师生员工积极参加校运会、拔河比赛等群众活动,组队参加“植科杯”羽毛球赛成功晋级16强,台球团体赛再获学校第8名。全年开展了“不忘初心”主题党日、“赏秋景、跟党走”户外踏青、电影观影、青椒跨学院座谈交流等活动4次。开展党员教师结对困难学生“一助一”行动和党员干部、专家教授帮扶青年教师能力提升两个计划,师生获得感显著提升。举办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党建工作者)评选,14人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4个支部评为先进党支部,4人获评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开展“身边的共产党员”系列宣传,讲好信息故事,传播正能量。湖北日报、长江网、大楚网等媒体先后刊发学院优秀党支部书记吴鹏飞以及辅导员老师宗明绪的先进事迹。1名教师当选2017年“校园媒体关注年度人物”。1名支部书记获评全校优秀通讯员。党支部书记陈玲玲教授评为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并被《身边的榜样》栏目以开栏第一篇加编者按的形式重点报道。李国亮教授事迹入选学校“党员好故事”典型案例。


编辑|卢志远

初审|袁嘉晨

终审|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