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发展大事记 > 正文
信息学院2014年度大盘点
发布日期 2015-02-21 浏览次数

一、 发展概况

学院成立于2014年4月。学院前身可追溯到80年代中期在原基础课部设立的计算机教研室。1996年9月,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科生。2000年9月,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2011年4月,学校成立生物信息中心,同年9月,生物信息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2012年开始招收生物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2013年开始博士生招生。2014年4月,学校为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加快推进信息学科建设,将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信息学教研室、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以及计算中心调整组建成立信息学院。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应用系、生物统计系和生物信息系等4个系,建有农业生物信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和计算机与信息实验教学中心。学院设生物信息学博士点和硕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学等2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信息学专业获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本科项目。拥有1个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院有教职工7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2人,讲师29人,行政、实验人员16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786名,其中本科生729人,硕士生45人,博士生12人。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余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

党委书记:李向东

院 长:张红雨

党委副书记:孙超

副院长:徐勋光

二、 人才培养

严格按照教学环节的安排和要求,执行教学任务,保障教学秩序有序运行。全院55名专任教师落实本科生教学任务285门次,合计9050学时,授课教师中,教授3人,授课率100%;副教授20人,授课率100%。获批校级教改课题1项、PPT专项5项。设立教学贡献奖,评选10名教师进行奖励。

加强调研学习,为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打牢基础。先后组织3个考察组赴上海交大、中南大学等高校学习考察本科教学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召开骨干教师“本科教学研讨会”,谋划教学工作。生物信息学专业获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本科项目。

积极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0级毕业生共有128名,毕业119名,毕业率为92.97%。建立新生导师制,遴选52名教师担任新生导师。承办学校第二届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获批SRF项目12项。荣获2014年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总决赛金牌1项,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铜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二等奖各2项。1个班级评为先进班集体。1人获评学校优秀班主任,1人获评优秀政工干部,1人获评暑期实践活动优秀工作者,3人获评招生宣传工作先进个人。1人评为大学生标兵, 3人评为优秀共青团干部,3人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6人获国家奖学金,19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三、 学科与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顶层设计,精心谋划学科建设。11月下旬邀请在汉高校计算机(信息)学院院长来校,重点围绕我校计算机学科发展和农业信息工程学位点的建设展开论证研讨,听取专家意见建议。在学校有关部门和学院的指导、支持下,经学校学位委员会评审,学院获得可以在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农业信息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的权限,目前正上报教育部批准。农业信息工程学位点的建立,优化了我校工科发展的学科结构,为信息学科的人才引进拓展了空间,为加快推进计算机学科建设搭建了平台。

学院按照引育并重的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年有2名教师出国访学,2名教师在川外学习培训。新增教授、副教授各2名。新增博导1名,硕导4名,2名教师获博士学位。学院全年引进教师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各1名。

四、 科技工作

由于学科差异和历史原因,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科研水平差异较大,为带动计算机学科的整体科研水平,营造浓郁的科研学术氛围,学院坚持实行每周四下午举办学术报告会制度,邀请校内外专家讲授学术报告27场。学院全年在研经费956万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资助1人,资助经费80万元。获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3人,其中青年基金2项,资助经费各3万元;面上基金1项,资助经费6万元。全年发表SCI收录论文27篇、EI论文19篇、CPCI论文5篇,其中影响因子最高为32.438。承办全国第二届计算生物化学研讨会、全省农业生物信息学年会等学术会议。

五、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把握学院办学正确方向。学院党委及时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将行动与党中央决定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明“学术研究无禁区,三尺讲台有纪律”,先后为教工党支部发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书籍,开展红安教育实践活动。选举产生学院第一届党委委员。完善党支部设置,共设置13个党支部,其中教工党支部4个,本科生党支部7个,研究生党支部2个。成立大学生党总支,建立健全学生党建工作制度,积极申报基层党支部活动立项,4个支部获批。全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4名,发展本科生党员22人。现有学生党员155人(本科生127人,研究生28人),教工党员48人。建立健全工会、教代会组织。在第53届校运会上取得团体第11名成绩,并获精神文明奖,在学校教职工羽毛球比赛中取得第9名成绩。


编辑|卢志远

初审|袁嘉晨

终审|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