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园地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生园地 > 正文
信息学院师生赴澳门大学开展“人工智能”专题交流访学
发布日期 2025-09-04 浏览次数

(图文 | 杜欣怡 高睿琦 编辑 | 李昱含 初审 | 袁嘉晨 终审 | 刘世超)8月25日至8月30日,信息学院40名师生前往澳门大学开展为期六天的交流访学活动。本次交流活动聚焦人工智能前沿领域,旨在进一步加强两校学术与文化交流,开拓学生国际视野,并促进两校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合作。

信息学院刘世超寄语研学团

研学团参观澳门大学展览馆

8月26日上午,参与本次访学活动的全体师生齐聚澳门大学E1大学展馆,参加“人工智能专题”开幕式讲座。澳门大学持续进修中心主任、校董会成员刘丁己教授、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刘世超副教授分别致辞。随后,学员们进行校园导览,深入了解澳门大学学术环境与校园文化。

澳门大学吴晓伟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专题讲座

澳门大学袁振计算机认知神经科学和人工智能讲座

澳门大学沈鸿川教授金融技术和区块链专题讲座

此次访学活动,澳门大学为我校学子定制了“人工智能专题培训课程”,我校师生与澳门大学教师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与讨论。吴晓伟教授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之间的紧密关联,讲解了大数据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具体介绍了如何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高效的机器学习与智能决策。袁振教授从人类接收信息的本质出发,围绕信息传递的基本机制,与师生共同探索了人工智能与人类认知之间的深层联系,引发了大家对该领域的全新思考与讨论。沈鸿川教授则从人工智能视角切入,重点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交易与数据安全中的独特价值,并详细讲解了如何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以增强金融能力、促进行业创新发展的实用策略。通过这一系列讲座,访学团成员对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的交叉融合及其在算法与技术层面的应用有了更为深入和系统的理解。

研学团认真聆听讲座

为了展现每一位同学的访学收获,40名学生分为7个小组分别汇报学习成果。

第一小组同学汇报学习成果

第一小组同学聚焦机器学习与材料研究领域。汇报阐述传统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核心知识,分析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及模型欠拟合、过拟合的成因与解决办法,并提及此前在陶瓷材料缺陷识别上的成果,未来将用ANN、RF等模型结合超参数优化,预测增材制造零部件疲劳寿命。

第二小组同学汇报学习成果

第二组同学以“智数博弈:AI、大数据与策略思维的未来”为主题,通过AlphaGo事件引出技术融合趋势,阐述AI与大数据协同进化的算法、算力、数据基础,及医疗、交通领域落地案例;接着讲解博弈论核心概念与应用,拆解电商推荐、精准医疗、金融风控三大融合场景;还探讨技术伦理等未来挑战,并介绍基于大模型的语义标注智能体研究与自然语言领域对抗攻击的相关成果。

第三小组同学汇报学习成果

第三组同学汇报主题为“自然演化的智慧,人工探索的方向——生物脑与AI的双向奔赴”,先梳理生物脑从单细胞应激到人类新皮层、人工神经网络从M-P模型到Transformer的演化;再分析二者结构功能对应关系及能效等差异;还探讨生物脑启发的AI技术与AI助力脑科学的方向,介绍域泛化算法理论,以及基于金属离子螯合的抗菌肽预测研究。

第四小组同学汇报学习成果

第四组同学首先对强化学习的基础过程进行了简要介绍,讲解了对该领域的初步认知;随后结合“太空侵略者”这一具体游戏案例,更直观、细致地拆解了强化学习的完整运作流程,让抽象概念更易理解。接着深入讲解了强化学习中的policy-based方法,阐明了该方法的核心逻辑,同时详细推导了其背后的关键数学原理与相关公式。最后,补充介绍了强化学习的简单应用方向,涵盖机器人路径规划与自动驾驶等实际场景。

第五小组同学汇报学习成果

第五组同学汇报的主要内容是基于Knockoff框架下的可控制错选率的特征选择方法,介绍了相关问题背景、具体算法等。在高维特征选择中,knockoff方法通过构造伪特征,模拟原始特征之间经验依赖,设计相应的统计量来进行阈值筛选以此作为特征选择的基础。

第六小组同学汇报学习成果

第六组同学围绕AI技术的辩证发展展开研究,从四个维度探讨其社会影响:AI与脑科学的交叉创新推动仿生算法与脑机接口突破;大语言模型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引发伦理挑战;目标检测技术通过算法优化解决数据标注难题;轨迹识别应用无人车实现堤坝白蚁智能巡检。研究强调技术发展需兼顾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呼吁通过跨学科教育、伦理设计框架和公共治理构建人本导向的AI未来。

第七小组同学汇报学习成果

第七组同学汇报分为3部分,首先他们以大语言模型的进展和应用,分享了自己这几天在人工智能课程的所学所感。接着,围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这一交叉领域,小组成员以“基于多模态对比学习和交互信息逼近的抗原-抗体结合位点预测”为题,介绍了如何结合当前先进的大语言模型、多模态融合等技术,实现对抗原、抗体上重要结合位点的预测。最后,小组成员还分享了这几天在澳门的探索之旅,借《盛世莲花》雕塑表达了对澳门、对祖国的热爱。

为期六天的访学活动,是一次兼具知识厚度、视野广度与实践深度的成长之旅。踏足不同的校园研学体悟学术文化的魅力,从专题授课中深耕AI领域的知识,再到成果汇报中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输出,师生们在多维度体验中收获颇丰。

访学团全体成员合照

研究生陈巧巧参与本次课程之后说到:“此次澳门大学人工智能专题培训与学术交流,是一次兼具知识深度与视野广度的成长之旅。课程中,澳门大学前沿的课程设计让我耳目一新,从AI算法的实际应用到技术伦理的深度探讨,每一堂课都紧扣行业前沿,帮我跳出原有知识框架,看到人工智能在跨学科领域的融合可能。”

计算机类2402李尚凯也感触颇深:“此次随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赴澳门大学访学,六天时光充实而难忘。在人工智能专题培训中,我们系统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知识,我更有幸代表小组汇报强化学习内容,将所学转化为实践表达。课余漫步澳门,独特景致与学术氛围交织,既拓宽了专业视野,也感受了多元文化。这段研学经历,是知识的收获,更是成长的印记,激励我在AI领域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