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合作交流 > 国际交流 > 正文
我院2022级本科生赴意大利参加ECAI2025国际会议
发布日期 2025-11-12 浏览次数

(通讯员 | 王晨宇 初审 | 朱迅 终审 | 袁嘉晨)第28届欧洲人工智能会议(European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ECAI)于 2025年10月25日~10月30日在意大利博洛尼亚顺利召开。ECAI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推荐的人工智能领域B类学术会议,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信息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2022级本科生王晨宇赴会场进行《Deep Learning and Explainable AI: New Pathways to Genetic Insights》论文口头汇报,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为华中农业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2022级本科生王晨宇,信息与计算科学2023级本科生左朝颖,生物信息2023级本科生宿紫涵,其他参与者有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李璐和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硕士研究生邢宇航,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为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王茂军和信息学院副教授张泽宇。

ECAI2025的主要日程活动包括研讨会、邀请人报告、海报展示、口头汇报以及音乐会文化活动等。

在张泽宇和王茂军的共同指导下,王晨宇和几位同学合作的工作《Deep Learning and Explainable AI: New Pathways to Genetic Insights》被本次会议选为oral口头汇报,这篇工作对生信领域原有的可解释方法重新进行整合并将其归类为基于模型的可解释和基于输入的可解释,同时在每一个子版块中,创新性地提出了每种可解释方法及其局限性的数学理论保证,例如通过微分几何曲率的概念理解扰动法在生信领域应用时出现的问题。

会议期间,王晨宇进行了12分钟的英文口头报告,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在讨论中,不少学者表示未来可以尝试在生信领域建立统一的可解释方法评判框架,这让他深受启发。同时学者们也希望与王晨宇团队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生信可解释的规范性。

会议也邀请到了许多学术大咖进行主题分享,其中,王晨宇对牛津大学Marta Kwiatkowska教授的报告“Provably Robus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Formal Methods Perpesctive”十分感兴趣,当前人工智能的广泛部署引发了人们对其鲁棒性的担忧,Kwiatkowska教授的报告通过说明性示例概述验证方法开发的最新进展,提供了可证明的鲁棒性保证,为他理解人工智能的对抗性攻击、中毒攻击等开拓了全新视角。

除了紧张的学术交流,会议还安排了研讨会、海报展示及文化活动等。王晨宇在茶歇与海报环节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深入交流,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的研究方向,并对学术界与工业界的最新动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会议是王晨宇首次以本科生身份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并作报告,也是他首篇论文被接收。在会议间隙,他还参观了博洛尼亚马乔列广场、罗马斗兽场等历史遗迹,深切感受了意大利深厚的人文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