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 | 王亦姮 初审 | 李昱含 终审 | 袁嘉晨)在刚刚落幕的校运会上,信科2403班的程思源同学以1.74米的优异成绩,斩获男子跳高冠军。而就在不久前,他还凭借出色的学业表现,荣获了2024-2025学年的国家奖学金。运动场上的矫健身姿与学业追求的沉静耕耘,在他身上交织出了独特的成长轨迹。
决胜时刻:顶住压力,将紧张化为闪耀

当被问及比赛中最紧张的时刻,程思源毫不犹豫地提到了冲击1.74米时的最后机会。他坦言:“前两次都失败了,就像站在悬崖边上”。关键时刻,他走到场边,深呼吸,屏蔽喧嚣。“怕输就不会赢!就像平时训练那样跳出去!”他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技术动作——起跑点、节奏、蹬地。信念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让他成功跃过横杆,将最紧张的时刻,变成了最闪耀的瞬间,所有的挣扎、焦虑都化为了无法言喻的激动和成就感。
瓶颈与信念:穿越低谷的力量
冠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程思源提到,就在赛前一周,他的状态曾跌入谷底,“连1.6米都跳得磕磕绊绊,非常怀疑自己。”支撑他坚持下来的,是多方面的力量:不甘心的决心、亲人与朋友低谷时的鼓励开导,以及为学院争光的集体荣誉感。

为了这场比赛,他针对性强化了起跳稳定性和过杆身体控制。但回望夺冠历程,他认为最关键的因素并非技术,而是“信念”——即便在低谷中也永远相信自己,在最后关头敢于放手一搏的信念。
突破与沉淀:不同的成长节奏

程思源国家奖学金答辩现场
谈及运动竞技与学业追求的不同体验,程思源用“突破感”与“沉淀感”来概括。他表示,运动竞技的突破感是一瞬间的爆发和释放。回忆起决定胜负的最后一次试跳,他形容那种战胜压力、超越自我的感觉强烈而直观,“跳高冠军意味着突破和证明,证明了我的热爱与坚持。”
而对于学业追求的“沉淀感”,他则认为这如同静水流深,国家奖学金并非来自某一刻灵光一闪的念想,而是过去一整年在图书馆、自习室里,通过一点点啃下难题、完成报告所累积起来的踏实感。这意味着耕耘和认可,是对他过去一学年在学业上默默付出的肯定。
在平衡二者方面,他分享了自己清晰的方法论:“在不同时段专注做好一件事。”训练时抛开学习烦恼,学习时放下赛场得失,让身体和大脑张弛有度,反而能互相促进。
目标与寄语:勇敢面对每一个“横杆”
展望未来,程思源目标明确:代表华中农业大学,出征湖北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继续为校争光。对于许多同学感到困扰的“运动与学习难以兼顾”问题,程思源认为核心在于“用心和效率”。他分享了自己的方法:计划性要强,提前一周规划并灵活调整,保持弹性。“重要的是,做每一件事时都保持专注。”

最后,他寄语同样热爱运动、追求进步的学弟学妹们:“赛前我只能跳过1.70米,但坚定的信念让我在赛场跃过了1.74米。请相信,你的潜力远比自己想象的更强大。所以要勇敢地面对每一个‘横杆’——无论是学业上的难题,还是生活中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