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主义是怀疑主义的极致形式,认为世界、生命(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是没有客观意义、目的以及可以理解的真相。当代对这一思想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源于尼采的“虚无主义危机”、“上帝已死”,从中衍生出两个核心概念:更高价值的破坏和对生命肯定的反对。
青年人似乎越来越多陷入“虚无主义危机”,虚无和空虚包庇,摆烂和佛系喧嚣。但是这是虚无,还是焦虑?虚无主义在不断解构、怀疑事物的价值,直到上升人生价值终极层面,让人束手无措。但后现代的焦虑也与之有关,大众传媒让青年的视野和欲望不断膨胀,生产力的增速却不断放缓,一种不服预期的割裂感横亘在青年心间,更多的表现的是不断被现实否定后的惊慌失措。
或许,我们不是一如既往地心中波澜不惊,而是身心力竭耗尽的空虚。
究竟是虚无主义还是对于价值的焦虑,不得而知,但面对共性的问题,亦有救赎之道。“万事皆虚”可以代表“万事皆可由我赋予意义”,怀疑一切也可以代表破而后立,我们确定了“自我的存在”和“真正放不下的事物”。活在当下,因为心脏的悸动而活,因为不愿放下的执念而活,活在生活肌肤纹理的每一处触感中,实践可以对抗虚无。毕竟,看看婴儿就知道,生活总是先于意义的。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南湖狮子山街一号 邮编:430070
联系电话:027-87288509 招生就业电话:027-87286876 电子邮件:coi@mail.hzau.edu.cn 新闻投稿邮箱:coi-xinwen@mail.hz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