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信息

第13场【名师工作坊-午间共话】活动举行

发布日期:2021-06-04 发表者:陈治国 浏览次数:



   (文|赵文倩  审核人|徐勋光)6月3日中午12:00—13:40,学院在逸夫楼C314会议室举行第13场【名师工作坊-午间共话】活动。本次活动议题是:全面落实本科生导师制,优化提升师生成长共同体。活动主要围绕(1)本科生导师制当前存在的不足(2)如何改进本科生导师制,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展开。活动发起人为院长张红雨。活动响应人为明庭庆、李国亮。学院24位相关领域教师代表参加活动。院长张红雨教授主持活动。


   明庭庆书记首先提出“师生共同体”是希望老师和学生形成一种很和谐的状态,老师和学生可以共同进步。张红雨院长进而提出,在培养人才的过程当中,老师和学生应该是共同进步的,培养学生也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是作为老师的责任,给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为国家培养人才。作为高校老师,首要的是要育人,如果一个人价值观不正确,即使专业素养再高,到时候也不能成为国家真正的栋梁之材。


   随后,老师们之间进行了深入交流。龚静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在非研究方面学生请教的问题该怎么回答?比如学生希望老师建议是读研还是工作的问题,对于老师来说,这方面的问题并不是自己的专长,而且读研的选择是一个重大选择,对学生未来影响很大,很怕自己给出的意见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那这种情况下该怎么选择?这个问题引发各位老师的讨论。随后明庭庆书记给出一个回答,针对此应该提前告诉学生,老师们的建议只是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所做出的判断,作为学生也要有自己的判断力,真正的决定需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去考虑。


   马彬广老师认为现在导师制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虽然老师增多了,但学生更加独立了,老师也会比较忙,导致学生和老师交流越来越少。建议大家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样才能共同进步。牛晓辉老师坦言,对于学生的培养应是全方位的,有的学生科研能力强,导师在引导时关注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品德的培养。作为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根据学生能力强弱就搞资源偏向。张青叶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得出结论:“项目育人”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讲,通过参加项目可学到很多知识。提前阅读学术文献也会提升自己科研能力,这样到做毕业论文的时候就会轻松很多。另外可考虑采用导师轮流制。如果学生中途觉得当前方向不喜欢或是不适合,可选择换导师,选择自己更加感兴趣的,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最后,与会领导进行总结,强调坚持育人为本重要性,提倡老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导师制下,师生有更多时间交流沟通,可通过一起参加体育锻炼来增进交流,师生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