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计科1801的方浩鹏,在2021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中担任队长带领队伍从来自全球的两万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建立了基于灰度预测的黄蜂迁徙模型获并完成论文《Exploring the Mystery behind the Buzz about Hornets》特等奖提名(F奖/全球提名585项)。
#1
与数学建模的缘分
FIRST GLANCE
方浩鹏最初接触到数学建模是大一时通过学校 mooc的《数学建模》通识课程,当时老师推荐他们多参加这方面的比赛,在参加这次的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前,方浩鹏也打了不少数学建模竞赛,刚开始他主要负责编程和部分建模工作。到了大二,学习了相关算法之后,方浩鹏参加了亚太赛并斩获一等奖。
#2
挑战不可能
NOTHING IMPOSSIBLE
比赛是在寒假期间,没有了平时繁重的学习任务可以集中精力搞竞赛,可竞赛遇到的“选择题”却更让他头疼。方浩鹏回忆比赛期间,队友们在模型的选择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但竞赛规则要求四天内必须完成所有工作,没有时间给他们做选择,团队只好决定建立两个模型,最后选择最佳的模型参赛。
时间紧任务重,这是方浩鹏对这次竞赛的印象,也正是这个原因,团队中每个人都没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优势,导致建模进度很慢,但又必须在短短四天内建好两个模型。为了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挑战,方浩鹏最后熬了两夜才赶上进度提交。经历了这次头疼的“选择题”,方浩鹏说自己也得到了教训,以后会更合理地去分配任务、安排时间。
#3
队长的感想与收获
GAIN
当被问及对于这次拿到特等奖提名作为队长有什么感想与收获,方浩鹏说,挺意外的,不过想想自己之前也拿过亚太赛的一等奖,也许正是因为有了之前的积累才有了后来的爆发。确实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此次美赛充分锻炼了我的综合能力,题目本身十分复杂,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很多,模型经过了十几次修改才最终完成,加之时间紧张,赛程过半还在修改模型,赛程后半段,几乎不眠不休地对模型进行编程实现,调试结果和作图。参加这种国际大赛提升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数理分析能力和意志力。
#4
数模竞赛并不远
JUST DO IT
很多同学对数学建模竞赛一直有着较深的误会,觉得门槛太高离自己太远。想要一步登天当然离自己很远,但从方浩鹏学长身上我们能看到,他从负责只部分建模的小型数学建模竞赛到担任队长参加唯一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并斩获特等奖提名,一步一步去走向更大的舞台是可以实现的。
关于数学建模竞赛,方浩鹏表示首先要学好专业知识,在参加亚太赛时运用到了计算机图形学课上的知识,参加美赛也运用到了神经网络课堂上的知识,学习好数学和专业课对建模至关重要。他建议同学们可以先从门槛较低的比赛开始,逐步训练自己的建模和编程能力,在打数模竞赛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反思总结,能力会很快提升。等到大二大三厚积薄发参加大型数模竞赛,更可能取得好成绩。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我们还在觉得数模竞赛离自己太远时,方浩鹏已经在为日后能去参加国际性数模竞赛打基础了。与其担心许多无关紧要的事,不如现在就动身开始行动,不要等到没时间了再来后悔。其实参加数模竞赛拿奖反而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在参赛过程中去锻炼自己、反思总结、不断进步,这中间的收获才是最宝贵的。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向前,相信大家都有机会去往更大的舞台。
审核:高鹏淇
下一篇:十大文艺之星夏澜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