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园地

【迎新季】“耕读第一课”:近5000新生校园游学现代农业

发布日期:2022-09-09 发表者:陈治国 浏览次数:




方才观摩无人机和田间机器人“种田”,旋即品鉴现代工艺葡萄酒;探下手去触摸鳄雀鳝,攀上高科技“大黄蜂”体验农机驾驶……9月7日,华中农大5平方公里校园内,“游学”之风好不热烈。

这是本科生实践教学的一次全新尝试,依托校内教学科研基地,通过模块化、项目式教学,集中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跨专业耕读教育第一课,让新生深度体验耕读之美。

讲解、参观、演示、实践体验,4700余名新生分57个组,在140余名教师指导下,于15个教学科研基地之间“乾坤大挪移”,跨学科体验29个学科专业之趣。

现代科技大开眼界

也许处于大学“新鲜期”,早上5点多经济学类2207班郑宇辰同学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想体验一把“耕读第一课”。

吃过早餐,郑宇辰和同学们来到“花果山”,徜徉于缤纷果园之中。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意义的果园,这里诞生了世界第一个体细胞杂交柑橘品种,柑橘领域的许多研究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智慧农业模块表型组平台气氛热烈,这里汇集了国内外智慧农业表型研究的尖端设备。杨万能老师正带领同学们体验高通量表型组平台工作过程,实地体验表型机器人、无人机、数字化考种机、前沿表型技术和平台……同学们说,观摩后“大开眼界”。

计算机类2207班余诗嘉表示,通过这次参观他看到了华农的“硬核”实力,处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身为计算机专业的一员,他愿意带着本专业的知识,“为农业的智能化奉献自己的力量”。


应用化学专业2203班明朗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了植科三田实习基地、园林果树学教学基地、水产养殖教学实习基地。他说:“我意识到,现代农业是智慧的,作为现在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我们当代青年必将承担发展好农业的重大使命。”他笑着说,将来说不定自己可以利用化学所学,研制无害农药造福人民。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2206班秦振基也说,相较于传统农业投入大量的人力,智慧农业无论是人均劳动量,还是科技含量,亦或者是亩产量,都与它拉开了差距。他表示,作为食科院的一员,通过这次活动,拓展了视野与思维方式,在未来本专业学习时要交叉结合不同专业特色,融会贯通。

“现代生物工程实验室酿酒真香呀!”生信2202班昌煜璘同学回味时讲到。他表示,二十一世纪的农业大学是现代的、信息的、科技化的,酿酒的每一道工序都蕴含智慧和科学。

“鳄雀鳝!鳄雀鳝!”理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班佘梓源在朋友圈里分享着他的惊喜“发现”。在水产养殖教学实习基地,他和同学们一起了解“网红”鳄雀鳝,关注渔文化、湖北水产养殖品种、水族观赏鱼及水族造景等,对不同鱼类和现代化渔业产业产生了极大兴趣。

“很多同学对棉花研究非常感兴趣,多位同学想加入团队进行相关实习,科研实践!”金双侠老师说,活动很有意义,尤其是当得知学校棉花研究在国际上有的领先地位时表示由衷自豪。

沉浸探访耕读之美

水肥一体化、无人机及田间机器人观摩、高通量表型组平台实践体验、基因编辑棉花观察……在智慧农业模块,同学们对现代农业科技啧啧称奇。

经济学类2206班曾凡莉原本以为,农耕文明就是传统艺术作品中的牧童、耕牛和田园诗词。通过“耕读第一课”,她愈发觉得耕读具有现代气息。她说:“耕作实践可以强体魄、健身心,二者兼具、耕读结合,大学便丰富多彩。”

“三角梅也叫‘叶子梅’,是一种木本花,大家知道他们的花蕊在哪里吗?”花卉基地,随着老师发问,文法学院的同学们便蹲在花丛中认真找寻起来,不少同学拿着相机咔下特写镜头。

花卉基地对面,从扩音器传来郭大勇老师和同学们分享果树栽培模式、产业现状和避雨栽培、盆栽技术的声音。这是园艺体验模块的几个场景,从花卉基地到茶园,智慧农业2205班的31名同学穿行其中,宛如现代版的农耕画卷。该班王佳琪同学说:“我觉得耕读第一课比起讲座更加生动,跨学科的交流在增长知识见识的同时也在不断拓宽我的认知边界。”

耕土耕心,酿酒酿人。葡萄酒是如何制作的?背后的酒文化又为如何?在小型果酒发酵装置前,李二虎老师向同学们讲解着葡萄酒的发酵制作技术。原料破碎、发酵、冷藏、过滤、罐装……一系列工艺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葡萄酒文化更是涵盖其中。

食科院精心准备了参观流程,食品加工上、中、下游全生产线悉数展出。一旁糖果工艺学的实验教室里,侯焘老师一边制作硬糖与太妃糖,一边向同学们介绍糖果的前世今生。“你认为冰糖是糖吗?”侯焘向同学们介绍了糖果制作深层面的机理以及化学变化。

在智能装备模块,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赵述淼和李金山老师详细地介绍了现代液体发酵和分离提取设备和工艺,同学们赞不绝口的同时还提出了自己关于个性口味的想法。最美是走出设备间那一刻,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品尝了学校酿制的啤酒,心里别提有多美!

参观体验的经济学类2207班孙谦说:“参加耕读活动真正践行了‘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精神。当看到真正的成品茶叶时,我惊叹不已,不过,我也体会到了像我父亲老一辈制茶人的辛苦与工匠精神!”

在走完三个基地后,经济学类2208班苏怡瑾感慨万千:一百年多前,中国的农民靠天吃饭,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然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摆脱对自然灾害的恐惧,慢慢打破了农业很“土”的惯有印象!

涵育知农爱农情怀

在工学院农机科研基地,园林学院风景园林2201班吴鑫城拿着一株棉花笑容满面地走进观摩区。原来,刚参观完棉花基地的他觉得实验区的一株棉花特别漂亮,他决定带回寝室“插花”,基地老师欣然应允。

5米开外,斯文恬静的杨玉冰同学鼓起勇气登上高大的拖拉机,体验驾驶农机的快乐。“坐上去就感觉有升降感,很高、手柄很多、仪表盘很时尚!”只见她一边体验一边拍照,她要把在驾驶台各个方位的精彩瞬间都留下来和同学分享。

随着参观体验的深入,同学们从感性到理性,他们对“农”的情怀逐渐加深。生信2201班的杜事航表示,从水产到酿造再到果园、丰富多彩的农业食品场景带来了同样五彩斑斓的体验,对“藏粮于技”更有信心。

“我体会到了‘宏农学,扬国光’的内涵与深意。” 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201班刘珂妤了解了近几年所种的再生稻在粮食产量、经济效益、种植者管理等方面的巨大影响,听老师现场为大家分析了温度变化对水稻产生影响的过程,她心有感触地说。


经济学类2208班苏怡瑾表示,作为农业大学的学子,只有坚持与时俱进,顺应时潮,才不会被社会所弃,被时代所弃。当言: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农若自强,共向未来。

“最多一次来了501名同学!”如此多同学涌入基地让资源与环境学院石磊老师颇为激动,他和同学们讲解了健康土壤、健康作物与健康人类的关系,对培育“知农爱农、强农兴农”人才他充满了信心。

杨万能老师也谈到,让全校新生体验自己团队的科研平台和历史积淀,激发了同学们识农爱农的“三农”情怀,也唤起了老师们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源动力。

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李大鹏表示,希望通过“耕读第一课”实践教育,以行促知、知行合一,让同学们领略到其中所蕴含的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巨大生命力,提升学生知农爱农素养,拓宽格局视野促发交叉思维的萌芽,增强同学们强农兴农的使命感,坚定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矢志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本文作者系校新闻中心记者 川竹 审核人 李大鹏
原文链接:http://news.hzau.edu.cn/2022/0908/644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