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学院召开2024年学科交叉发展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4-08-31 发表者:陈治国 浏览次数:







   (图文|辛西 编辑|信息 审核|张红雨)“信息学院要敢于创新合作,积极发出‘华农声音’,提供‘华农技术’‘华农方案’!”在29日召开的2024年信息学院学科交叉发展研讨会上,校长严建兵教授说。


   8月29日下午,2024年信息学院学科交叉发展研讨会在国交6楼会议室举行。信息学院院长张红雨教授主持研讨会。学校发展与规划部、科学技术与发展研究院、人力资源部、信息技术中心、研究生院、经济管理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和专家与会。信息学院班子成员、学术委员会成员、系部主任与党支部书记、科研团队负责人、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张红雨首先作了学院学科建设情况与会议背景介绍,希望与会专家为信息学院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积极建言献策。随后,沙灜教授作了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点建设规划报告。陈洪、王玉龙、朱容波、谢为博等4位教授分别围绕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智能系统与工程、人工智能生物学,作了研究方向的汇报交流;围绕特色应用,冯在文、冯慧、章程等3位副教授分别作了大模型关键技术与农业发展、作物表型与智慧农业、养殖智能技术应用与装备专项报告。期间,严建兵教授、与会专家与报告人就数据共享与治理、数字农业与学科发展、智慧校园建设等进行了交流探讨。


   严建兵作了总结讲话。他表示会议准备充分,汇报人有思考有特色,可看作信息学院建院十周年的特色纪念活动,后续可邀请校内外领域专家再组织一场专题深度研讨。他表示,学科建设是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信息学科是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在深入推进“双一流”学科、积极转型提升传统学科的背景下,怎么强调学科交叉、怎么强调信息学科创新发展都不为过。


   严建兵说,汇报中看到学院公共课程任务较重,教师评价不够多元难以体现学科特色,高水平标签人才涌现不多不快,面对发展中的难点问题,第一要挖掘资源建好平台,第二,要挖掘特色。要紧紧围绕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特色创新发展。严建兵以自己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科研工作经历为例,梳理了适合学院发展的科研与发展逻辑的四种层次后提出,学院的每一位老师,能否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方向,找准定位,开展真正的科学研究?每一个研究团队,能否真正坚持“四个面向”,找准产业需求的重大科技问题?学院领导班子,能否深入思考学院高水平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在哪里?如何带领学院师生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国家需求,为学校特色鲜明世界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提供服务和助力?因此,信息学院还须进一步坚持凝练特色,实现特色发展。特色鲜明地为行业产业赋能、为双一流学科和传统学科发展赋能的信息学院值得期待。严建兵提出,希望信息学院年轻老师都能静下心来、俯下身来,和学校“双一流”学科和团队深度合作,积极深耕;尤其是要有一批有想法、有实力、肯吃苦、能奉献的专家团队和校内“大农学”、生物学团队深度交叉融合,积极产出标志性成果。严建兵随后提出“AI+双一流”问题,即人工智能如何为学校学科、科研、人才培养赋能?这个无疑需要信息学科、需要信息学院全体师生、更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学科、甚至需要全校协同发力,努力实现AI背景下人才创新培养、科学研究与平台建设、师资队伍与人才建设的结合融合发展。


   严建兵表示,信息学院的师生和团队要坚持“顶天立地”,坚持融合创新、协同创新,积极开展包括引领式创新、合作创新、辅助创新在内的科学研究,努力向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奋进。因此,学院要认真盘活存量,积极提升增量。师资队伍底盘要再梳理,每一位教师要有定位有信心有雄心,要敢于描绘蓝图,努力构建领域内的“四梁八柱”,要积极为学科建设开拓局面、添砖加瓦,而不是修修补补、刷墙涂漆。学位点要积极谋划,加快建设。学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团队建设要积极联动,一体建设,努力再增量上推进改革。学院要进一步凝聚共识,进一步凝练特色,找好坐标轴、参照系,努力找准问题和差距,要认真布局努力、建设几个有特色的平台和应用场景,在校内外积极发出“华农声音”,提供“华农场景”“华农技术”“华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