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信息学院辛西 图|冯震)11月21日中午,逸夫楼C314会议室,一场特别的汇报答辩会在此举行。14位入党积极分子作为拟发展对象,汇报了他们一年来学思践悟的心得体会,接受了答辩老师的质询。
研究生周同学汇报了自己研读“十九大”报告的学习体会,尤其对新时代进行了重点讲解。他提出,新时代的重大论断,对青年一代提出了新要求,对于研究生而言,应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严守规范,追求卓越,为美丽华农、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
研究生刘同学在汇报中专门提到了自己的导师胡老师,他表示老师给她最深刻的印象,一是守时重诺纪律性强,和他们约定的事情,他一定会提前出现,绝不迟到;另一个就是老师很重视师生关系,是一个“心系学生”的好老师,各种座谈会、见面会、Seminar他都会参加,为他们念“紧箍咒”,也打“强心针”,刘同学说,这种有人关心、督促的感觉“很温暖”。
计算机科学系本科生王同学汇报了自己从事公益的感悟,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专门论述了青年的重要,对青年一代提出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要求和期望。他很受鼓舞,也专题研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大数据观、互联网观,表示要“e心e益”,立己达人,将公益进行到底。
金同学谈了自己观看专题片《辉煌中国》的心得体会。结合不久前“习特会”,在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对特朗普总统说,“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话语间透露出的中国自信令他动容,他进而想到,你怎样,华农就怎样,中国就怎样!我们应该拥有更多的“华农自信”,付出更多的辛勤汗水,才能讲好华农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王同学从“大学生的迷茫”谈起,汇报了自己从大一时的懵懂,进而到大二踌躇满志的“打怪进阶”历程,提到要格物致知,做一个目标明确、内心强大的“正能量大学生”。他还谈到了参观中共五大会址和反腐倡廉专题展览活动,和大家一同分享了老一辈革命家陈毅同志创作的《七古•手莫伸》诗歌内容。
高同学汇报了暑期贵州支教的经历,分享了她参与公益和红色教育的感悟。她表示公益不需要很崇高很伟大,有时不过是举手之劳,你习以为常了,也就水到渠成了。她也认真分析了自己的不足,包括粗心、急躁、做事缺少计划等等,汇报了未来的打算,她想为日渐年迈的父母撑起一片天空,更想通过她和团队的努力,让理论学习更接地气,让党课更加有料有趣。
更有几位同学谈到了网络文化的浮躁和泛化。他们不约而同提到,“双十一”过去10天,大众狂欢,但很少有同学知道,就在这一天的深夜,中共早期领导人、中共五大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即中央纪委前身)主席王荷波同志牺牲在反动派的屠刀之下。这是他们通过学习培训,参观了武昌都府堤红色旧址后才得知的党史细节。他们表示,这给了他们很深的警醒,既要耕读不辍往前看,也要不忘初心,铭记历史,继往开来,牢记使命,这样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会上,学院党委副书记孙超、组织员李国祥、党建辅导员、党务秘书等评委老师对参加汇报学生的答辩给与肯定,也直接指出了汇报中的不足。比如有同学准备不够充分,直接“拿来”,而不消化,自己感悟理解不够深入;有人谈成绩多,分析问题和不不足少;有人谈学习参观过多,而谈思考、实践偏少,等等。
据了解,信息学院一贯注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全链条”教育管理,一直坚持“三投票三公示两答辩”做法,通过严明纪律、过程管理,把好预审关、发展观、转正关、培训关。此次汇报答辩,即是“两答辩”的重要环节。经过后期统筹考察,综合汇报答辩成绩、日常表现、群众基础、党员评议,学院党总支将慎重推选出拟发展对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