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胡立辉 董俊然)7月19日,华中农业大学重走西迁路实践队赴湖北省宜昌市、恩施市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了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寻访、参观了当地博物馆,走访、调查了当地居民对华中农业大学的印象,并对华农师生不畏艰辛、逆境求学的精神进行了宣传。
初会宜昌:是热情
行程以参观武汉抗战纪念园为序幕拉开,队员们先驱车九十多分钟抵达了武汉抗战纪念园,之后徒步上山并参观了全园,虽烈日当头,也难挡一行人参观学习的热情。表达完对先烈们的崇敬和缅怀之情后,已是晌午,队员们又立即赶回学校收拾行囊,为下午奔赴宜昌做准备工作。
深夜到达宜昌后,简做讨论后整顿休息。次日,队员们便来到宜昌博物馆。馆内,没有过多的修饰,却展示出了抗日战争的宝贵资料和特色民族情。每个成员都似乎看见了当年师生搬迁时那匆忙的身影,前面满布荆棘,后脚战火连天。那个时代,西迁为抗日战争保留了有生力量,为中华民族保留了人才栋梁。接着一行人走访了当地居民关于西迁及华农印象,遗憾的是,收获甚微。随着调查深入,队员们都挡不住调研的热情,并想亲身体验西迁旅途的艰辛。于是,队员们沓上了去往巴东的火车。据记载,华中农业大学西迁之路正是经过巴东。一行人下车后,映入眼帘的没有繁华街道,而是群山环抱,山间小路。顶着似火的骄阳,队员们开始了长达一小时的远程徒步。即使热汗直流,纵然路途险阻,没有一个人放弃。“我们经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劳作者。是不是也像那个时候一样,有着西迁般的韧劲!”队员刘赫喃说。
遇见恩施:是深刻
7月21日中午,华农恩施实践团乘坐高铁来到了恩施,也就是华中农业大学曾经西迁到的地方,恩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秀美的自然风光,到达恩施之后,队员们稍作休整,很快便又开始了探索之路。第二天,团队成员一起来到了山中茶园的几户居民家中,向居民询问了他们对于华农西迁历史的了解,同学们也发现了当年留下的珍贵历史痕迹。
来到恩施的第三天,团队成员一起来到了恩施的抗战历史陈列馆以及文化馆,希望能从中得到更多与华农当年西迁的历史有关资料。队员们在博物馆联系上了一个恩施市的著名作家,在与他沟通的同时他给队员们展示了一套与恩施有关的详细历史资料,同时和队员们讨论,分享了一些恩施当年的历史,在博物馆中队员们也找到了大量当年华农西迁的历史痕迹。为了亲自考察学校旧址,队员们分别前往了五峰山和金子坝,寻找学校西迁的历史痕迹,但遗憾的是,队员们并没有找到学校旧址,迫于天气炎热,团队成员攀山越岭,十分艰辛,团队成员只能遗憾返程,踏上了回武汉的路。虽然没有成功找到旧址,但对华农当年西迁的历史团队成员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与当地居民交流的过程也很好地宣传了华农的办学历史,这次实践,不虚此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恩施之行,让队员们看到了当年华农学子耕读不辍,在炮火中坚持保卫学校家国的历史情怀”队员张嘉辉表示,“在华农一百二十周年校庆之际,走遍大好河山,了解华农历史,传承华农精神,就是我们送给华农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