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在线

【耕读】寻访天心记忆,感悟传承和坚持

发布日期:2017-07-24 发表者:辛西 浏览次数:

(通讯员|王珂)7月12日,信息学院赴湖南省长沙市期社会实践团开始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寻之旅,通过在天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做志愿者、走访非遗传承人、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了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传的底蕴及传承现状。

追寻记忆,引人入胜

7月13日早晨,实践团来到了位于长沙市天心区太平街的天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作为开馆不足一年的场馆,它的一切都焕发着年轻的活力。

与大多数人认知中的博物馆有所不同,天心展示中心在展览形式上打破了惯例,以“记忆”为主线联接起展厅的五个部分:民族记忆(序厅)、记忆中的色彩、记忆中的味道、记忆中的欢愉、守望记忆(尾厅)。实践团一行人伴着讲解员的讲解,一步步走近湖湘人的记忆,湖湘特色的非遗文化传承。

展示中心的展陈方式也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以实物为主,图片、复制品、模型、场景复原、声光电、全息影像、互联网等综合技术为辅,并通过现场体验、传承人互动等形式提升非遗项目的活态性。

展厅展示了涵盖湘绣、棕叶编、望城剪纸、菊花石、醴陵釉下五彩、长沙铜官窑、湘菜、火宫殿八大小吃、粉馆面铺、徐长兴烤鸭、玉和醋、湘剧、长沙花鼓戏、浏阳花炮、火宫殿庙会和长沙弹词等省、市范围内的十几项各级非遗精华。

形式多样,带动传承

在结束了记忆之旅后,实践团开始了分配志愿工作。恰逢天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暑期特色活动“非遗小小讲解员”,活动旨在帮助小小讲解员们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开拓视野,同时锻炼表达能力,度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暑期。

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利用讲解员工作的体验,用富有趣味的实战经历将非物质文化遗传背后的文化故事教授给“小小讲解员”,带动传承。

除此之外,天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定期开设“文润天心大课堂”非遗公益培训课程,邀请包括手工杆秤、毛线编织、剪纸、女书等非遗项目的大家传人担任授课老师,免费向有兴趣的大众开课,给了对非遗文化有兴趣的群众一个近距离接触、专业化学习的机会。一方面满足了群众了解学习非遗文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了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保护中心为非遗传承做的另一出色项目。

平凡的职业,不凡的坚守

在活动即将结束之际,实践团采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讲解员,讲解员讲述了她们的入职经历、日常工作和对实际工作的看法和努力。

作为非遗文化保护中心的讲解员,下班后的业余时间,她们私下也要阅读学习大量非遗文化知识,保证了自身的知识积累才能更好的服务游客。除了在工作中根据游客的兴趣有侧重性的讲解、检查场馆展品维护等日常工作,在新时代,她们更积极联系传承艺人,开展多项特色活动,结合新媒体等手段加强宣传。虽然还是存在由于游客素质问题造成的展品损坏等问题,但他们也在积极通过教育手段和技术监察,为减少此类现象做出努力。

实践团成员表示:“不拘泥于自己讲解员的工作,积极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无限可能,是她们的“初心”,也是千千万万非遗传承者和保护者的初心,愿我们青年人和他们一起,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自己小小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