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在线

信息学院携手公益共谱“恋爱三部曲”

发布日期:2016-04-06 发表者:辛西 浏览次数:

“您好,我们是信息学院本禹志愿服务队,我们在为残障儿童……”多少次,志愿者满怀激情的介绍,迎来的却是摇头、摆手、离开,我们却很少听到“本禹们”的抱怨,有多少次拒绝,就有多少次鼓起勇气,面带微笑,再度上前……这些善意的微笑却是信息学院“汇聚青年力量,助推公益先行”主题团生会“泪点”的来源,当“公益”遇上“团生会”,让我们与公益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

观点碰撞:“爱心家教”牵手“无领导小组讨论”

“我个人认为本次志愿服务是爱心家教活动,需要志愿们有热情有担当!” “有些同学带上了个人的私利来参加公益活动,有的是为了社会实践学分,

有的为了扩大交际圈,都不是从心底里想要帮助他人,这种出发点本身就是扭曲的,所以我会毫不犹豫的把他们排除。”

“我们可以从公益家教需要什么来讨论,公益热情、家教经验、服务意识、宣传能力,我们应该打造具备这些能力的队伍,而不是去排除一些人。”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公益,信息学院的主题团生会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式,特别设置“模拟志愿者招聘”环节,通过无领导小组讨论,对题本中给出的具有不同条件的12名志愿者候选人能否成为爱心家教志愿者展开讨论。

讨论之初,学生的思维尚有局限,时有观点碰撞,后经点拨,转换角度,同学们从公益爱心家教团队需要具备热情、时间,其次是能力、经验等基本素质出发,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通过这次模拟招聘,我对公益有了新的认识,不仅仅是我之前认为的坚持就可以,不谋私利、对公众有益也是公益的关键词。除此之外,公益也不能空有一腔热情,责任感和能力是必须的。”计科1502班胡钦伟表示,“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认为会有更多的公益形式会出现,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也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公益!”。

数据支撑:“大学生公益现状”搭上“数字化”的列车

大学生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做公益?我们所做的公益是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是什么影响了大学生去参与公益呢?辅导员詹慧光通过前期对信息学院参与公益活动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从公益心理公益行为等方面为同学们精确地描述了大学生的公益现状。

如今,大学生公益是参与公益的重要主体之一。值得肯定的是,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内在动力远远高于外在动力,大多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弱势群体的关心。辅导员詹慧光提到,目前近九成的大学生采用做义工、捐赠以及支教的方式做公益,正是因为大学生对公益活动的认知想法较窄,渠道较少,未来在发展公益事业的过程中,更应当深刻感知社会,明确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对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结合专业特色,利用互联网+元素创新公益形式,传递公益精神,做出学院特色的公益,让更多的有爱心的人参与进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个人走或许不能走出来一条路,但是大家一起走的话,这条路上的风景一定会非常精彩!”计科1502班白天宇这样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公益志愿”伴随“点滴成长”

“我不会离开公益,正如我不会拒绝成长”,在讲述自己志愿服务之路的成长过程中,也曾接受过资助的生信1301班潘叶梅坦言自己一直拥有一个公益梦,要尽可能帮助身边的人,将奉献精神传递下去。公益事业也促使她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志愿者。

在服装厂为留守儿童做义工教师,成为敬老院爷爷奶奶们的倾听者,来自生信1301的潘叶梅这样描述志愿者,“志愿者很平凡,平凡的面容,平凡的制服;同时志愿者也不平凡,不平凡的内心,不平凡的精神。我是一名再平凡不过的志愿者,但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志愿之路更绚丽多彩。”

团生会最后,詹老师希望大家今后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微公益,广泛传递公益精神,“世界这么大,我愿与公益结伴而行,带着公益的光照亮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据悉,本次团生会是贯彻落实《关于开展2016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班会、团组织生活会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各团支部每月召开不同主题的团生会,内容涉及“志愿服务”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日常行为准则紧密联系,让价值观不再抽象,更为具体、形象、生动地走近学生心中,细处着眼,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