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辛西 文|孙童凯)9月1日开学际。复旦大学信息中心宓詠教授做客“信息逸站”,在逸夫楼A109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互联网+思维的智慧校园思考和实践”的精彩报告。信息学院副院长李国亮教授主持报告会,信息学院、理学院师生代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人事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中,宓詠教授提出,未来的智慧校园由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四部分组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不但需要“大数据”,而且更需要“正确数据”,这就要求我们能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利用,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对于人们办事的效率和大学的管理有重要意义。报告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宓詠教授举了生活中的几个例子。对于去不同的部门办事,每一个部门都要填一次表确实很人头疼,而通过信息管理平台,个人信息可以实现共享,只需下载就可获得,不需要每次填写。在智慧校园的实践中,复旦大学的食堂就餐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它不仅解决了饭菜价格人工计算出错的问题,而且通过点餐系统,师生可以在手机、网上看到各个窗口的菜品种类、价格以及现在是否供应,不必亲自去每个窗口查看,方便师生点餐。对于后台数据,我们可以统计出什么菜受欢迎,得到一系列有价值的信息,而且对于食品溯源、师生的个人精准营养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数据,供我们分析利用。
宓詠教授提出了“一站式”服务,“一站式”服务目的并非简单建大厅、将部门或应用系统简单集中又各自为战,而是要将管理与服务、监督与协调、规范与引导有效结合,利用先进管理方法和IT技术手段,建立标准,规范行为,优化环境,完善手段,改造和优化现有的服务管理模式,服务好师生。随后,宓詠教授指出了亟待突破的一些问题,包括对既有大数据的复杂性重视不够,管理机制问题和数据源问题。宓詠教授希望能破除数据壁垒,能够实现数据更高层面的共享,方便数据的高效利用。
宓詠教授指出“信息技术的普遍化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各高校信息化从单纯的技术应用向促进大学改革的深层次目标发展,从“数字校园”迈向“智慧校园”。宓詠带来的复旦大学“智慧食堂”案例,吸引了全体学生的关注。学生可通过下载APP实现手机点餐,这样不仅可选择自己爱吃的食物而且也促进了光盘效率,学校也可通过后台了解菜品销售情况,甚至而已看到每名学生每天的菜单和营养摄入,这样就将原来的业务独立变为现在的业务打通,为社会信息化分享力量。随后,他就智慧校园可能涉及的新技术向大家介绍了大数据、信息推送、识别技术等内容。宓詠表示,教育大数据具有为师生提供智能化服务,便于实现差异性教育,促进个性化学习,改进教育管理模式,对科学研究产生良好影响等作用。宓詠还给我们展示了他心目中2020年复旦大学智慧校园的美丽图景,大家不禁心驰神往。报告最后,宓教授鼓励大家抓住机遇,重视交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默默耕耘,耐得住寂寞,学会从无趣中找到真正的乐趣”。
宓詠教授之前是从事物理学研究,对于在信息和管理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家很是钦佩。在报告之后,宓詠教授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有人向宓詠教授提出了关于数据安全方面的问题,宓詠教授举了学生信息管理的例子,对此做了认真的解答。
宓詠,教授、博士。曾赴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中心(CERN)丁肇中先生实验室进修工作,获瑞士洛桑大学博士学位(PhD)。曾任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应用离子束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物理II评审组专家、复旦大学信息办主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教育管理信息标准集》编制组专家、教育部“金教工程”顶层设计组专家、上海市杨浦区政协委员等职务。现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副理事长、上海高等教育协会信息管理(MIS)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专家组专家、中国信标委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等。曾获得复旦大学“校长奖”(2004)、上海市统战先进个人(2006)、全国优秀CIO(中国电子学会、2014)、全国百佳首席信息官CIO(中国首席信息官联盟、2016)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