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信息学院于第三教学楼C205进行2021级计算机类专业分流宣讲会。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进、副院长徐勋光、各专业教师代表及年级辅导员出席了会议。
大会伊始,徐勋光老师解读了计算机大类的培养计划,他强调,任何专业都是好专业,前三个学期都是在打基础,基础打好了,学任何专业都没有问题。同时他也提到了新班级过渡时期的学风建设问题,呼吁现有班委站好最后一班岗,共同度过余下半学期。
随后,各专业教师代表进行相关专业介绍。
彭辉老师分别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角度,为同学们介绍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她提到这一专业的硬件基础就是计算机组成原理,“学完这一课程,同学们会对我们计算机的各个功能部件和工作原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会学习操作系统,它是我们的软件基础,学完后,大家会对我们的任务调度和软硬件管理有一个深刻认识。在此之上,我们会学习编译原理,让大家在系统这个层次上面进一步去理解和认识程序和算法,能让大家设计出更稳健、占用内存更少的程序。”
胡学海老师从专业课程体系介绍和专业优势两方面为同学们介绍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谈到专业课程体系时,他提出九字真言:厚基础,重能力,提素质。而基础,一是数学基础,“大数据是比较依赖统计这个工具的课程,所以我们对数据基础方面比较重视”,二是程序与算法的基础,“你读完这个专业后区分于别的专业学生的核心东西就是两个能力,第一个能力是大数据的系统能力,第二个是大数据的处理能力”;谈到专业优势时,他坦言大数据专业师资强大,有教授三人,副教授13人,讲师四人,都是同学们评价很高的老师,另一个优势就是专业考研率高,适合本科结束想要选择深造的同学,同时专业就业面广,它不纯粹是一个互联网专业,它还可以去别的专业和别的领域去交叉和融合,成为别的领域的一员,“这在如今互联网的寒冬显得格外重要”。
沙灜老师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专业。首先,从宏观上,他提出“社会需要人工智能专业人才”,人工智能可以运用到各种领域,从教育到医疗再到机器人。到中观时,他提出“本科教育三个专业重叠度很高、各有侧重”,他为我们展示了三个专业的本科培养课程对比,“课的侧重不同,但实际上我们都有覆盖的,我们是偏智能的,所以偏硬件的课程会少一些”。微观方面,他通过调查得出结论“‘人工智能+’是必然的趋势,其他领域也需要人工智能人才”。而在最后他向同学们提出建议“不用那么焦虑,人生有很多的抉择,当你在几个选项之间犹疑不定的时候,就说明每个选项都差不多”。
最后,由刘进老师为同学们进行专业分流动员,他为同学们提出了“4+1”条建议。一是“决策无处不在”,人生一辈子,要做的抉择非常多,而决策能力就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涯成熟度。二是“没有完美的决策”,有限的选择意味着取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没有这种认知,任何事情都追求完美,最后也是徒增烦恼。三是“任何决策都是有风险的”,决策就是根据当下的信息和个人的判断,朝向未来不断冒险。四是“决策不仅包括选择,也包括行动”,他提到,很多时候人不是因为有了选择去行动,而是因为有了行动才能去选择。最后他用胡适的一段话做了结尾,“独立要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傍门户,不依赖别人,不用别人耳朵为耳朵,不以别人的脑子为脑子,不用别人的眼睛为眼睛”,并以此来激励大家“独立起来,不盲从”。
至此,信息学院2021级计算机类专业分流宣讲会圆满结束。会后,同学们也将综合专业老师意见及个人兴趣,明晰分流选择,为走好专业发展之路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