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下午,信息学院邀请武汉蓝天救援队开展事迹分享暨急救培训会,培训在学生综合服务楼共同空间103举行。本次活动由信息学院主办,旨在提升学生急救知识水平,培养学生急救自救能力。
武汉蓝天救援队是纯公益的民间救援组织,于2015年5月11日正式建队。目前,救援队拥有正式队员和预备队员110名,志愿者330名。蓝天救援队以其快速响应、专业救援和无私奉献闻名于世,在各类自然灾害和紧急事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蓝天救援队培训教官杨堃介绍救援队事迹)
活动开始,武汉蓝天救援队培训教官杨堃向同学们全面介绍了救援队的核心职责,涵盖了综合救援、社会服务、防疫救灾、赛事保障以及社会培训等六个方面。杨堃强调:“我们坚信,通过教育和预防措施,可以在潜在事故发生前显著降低风险。因此,武汉蓝天救援队将社会培训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致力于提升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培训现场,武汉蓝天救援队培训教官杨俊超通过模拟紧急情境,引导在场同学体验在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时的应对措施,从而引入CPR心肺复苏术的讲解。
(蓝天救援队培训教官杨俊超介绍心肺复苏术)
杨俊超教官首先强调了心肺复苏的几个关键时间点,突出了CPR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接着阐述了心脏骤停情况下的“黄金四分钟”概念,以及在不同时间段内实施CPR对患者存活率的影响。他特别指出,在遇到有人晕倒时,首要任务是确保自我防护,迅速判别意识、呼救,并判别呼吸,以实现尽早识别和呼救。一旦发现无呼吸迹象,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遵循CAB步骤:C代表胸外按压,A代表开放气道,B代表人工呼吸。
(蓝天救援队培训教官杨俊超指导学生体验心肺复苏过程)
在宣讲会的实践环节,武汉蓝天救援队队员展示了正确的CAB操作,并邀请在场同学参与实践。教官们对每位参与者都进行了细心的指导,确保他们能够保持正确的姿势。
然后杨俊超教官开始介绍海姆立克急救法,这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常需要的急救技能。杨俊超教官首先阐述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两个关键原理:一是在患者腹部施加突然的向上和向内的压力,以增加腹内压力;二是这种压力能够传递到胸腔,导致胸腔内压力瞬间增大,从而迫使肺部残留的空气形成一股强气流,这股气流可能将阻塞气管的异物推出,恢复气道通畅。
杨教官详细介绍了“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操作步骤,包括判断窒息情况、准备姿势以及使用“剪刀-石头-布”法进行具体操作。在理论讲解之后,救援队队员们亲身示范了“海姆立克”法的正确操作,并邀请在场同学参与实践。在练习过程中,队员们耐心指导,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掌握正确的急救技巧和注意细节。
(在场师生体验海姆立克急救法)
杨俊超教官还特别提到,在发现病人意识不清卧位在地或站立不便于操作者进行施救时,应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再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对于孤立无援的受害者,他建议可以靠在一固定物体上,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此外,杨教官还讲解了儿童和婴儿呼吸道异物窒息的急救方法,并进行了现场演示,确保参与者能够了解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急救差异。
武汉蓝天救援队所展现的奉献精神和专业能力深深折服了在场的同学们。通过教官们详细的介绍和队员们的实践演示,宣讲会不仅提升了参与者的急救技能,也增强了他们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信息学院研究生刘洋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习和掌握了急救自救技能,相信以后面对突发状况时,我们不再只是一位旁观者,而是一位能够迅速行动并挽救他人生命的参与者。”
(蓝天救援队培训教官与参与师生合影留念)
文字:罗良、刘洋
图片:罗良
审核:刘进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