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京大学本科生“DIY研读课”上,本科生讲《左传》,知名教授来点评;与诺贝尔奖得主一起追溯史前文明的岩画艺术;听哲学家解读“文本”与“阅读”等新鲜场景“闪亮登场”。据悉,这是南京大学教务处推出的一套全新的教学与管理模式,本科生只需要到教务处网站按照选课流程,填写一份“定制订单”,通过遴选后,便可“私人定制”老师及授课内容。
“私人定制”概念经影视媒体广为传播,已非鲜见之物,并已在旅游业、科技产品、农产品、创业扶贫等领域盛行开来。此时,之所以能被高校“引鉴”过来,与其说是大学教育教学创新改革的应景之作,倒不如说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坦白讲,工业化背景下的现代学校制度,使得不少大学机器式运转、教师海量式教学、学生程序式听课,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挑战权威的勇气,既造成了师生接触的时空隔离,师生情谊的淡然若水;又影响到教育品质和生命在场,教学低效而无生机。
伴随着大学生价值取向和教育需求更趋多元,公众对本科教育的个性化需求日益突出,高校竭尽全力提供个性化培养是实现“以生为本、激扬生命”本科教育的核心环节。这些年,围绕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各高校使出了浑身解数,推行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生代大学生的美好学习需求和求知愿望,也适应了未来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和时代吁求。然而,客观来讲,不少貌似“独具匠心”的本科教育改革,却回避了课程体系改革这个难啃的硬骨头,忽视了师生教学相长这个老祖宗传下来的教育规律,使得改革的底色缺少了“托底基础”而难以为继。而课程是本科教育的核心和魅力所在,师生教学相长又是本科阶段孕育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绝佳方式,两者凝聚着一所大学的教育理想,承载着决胜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推出“私人定制”的老师及授课内容,不仅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真实映照,也是把立德树人贯穿在教育全过程的一次尝试。应当说,这一举措直面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最显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促动了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重大转变,从学校“配给式”的供给模式转向“师生供给侧”,为国内本科教育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为学生未来发展创造了最丰富的可能性,增益于提高“教与学”之间的高质量互动,助力于阔步迈入教育2.0的新时代,颇值得肯定点赞。
从教育2.0的新时代特点分析,大数据、云服务、微课程等现代科技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使教学过程不再受限于时空条件,既可以是真实情境下的实物学习场所,也可以是多屏互动下的虚拟学习空间。从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来谈,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会激发新活力,蓄积新动能,催生师生的“无限生长”。从教育与市场关系来讲,针对不同人的学习方式将教与学进行个性化组合,也是个体追求个性消费和服务的集中体现。
倘若精心梳理一下国际一流大学的“腾飞之路”和“傲娇之处”,不难发现,有这样一段佳话颇耐人玩味。艾略特在哈佛大学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使得哈佛大学至今于大学之林中独占鳌头。那就是他将哈佛大学从“以教为主”转为“以学为主”,学生要学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当时本科生加研究生一共一万人左右的哈佛大学足足开出了6000门课。而现如今,高等教育回归教学是当今国际教育大趋势,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众多超一流大学正在重塑本科教育。本科立人,打造有灵魂的本科教育,正是成就一流大学的锦囊妙计。
上一篇: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高校国际合作
下一篇:树立中国高等教育的伟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