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广东厨子”的申泮文先生,90岁还骑着自行车给本科生上课。这位站在化学讲台上时间最长的先生,用一生践行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他让我们看到了为师者的高度,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传道、授业、解惑”,在他身上闪烁着时代的光辉,烛照着无数学子人生之路,烛照着一个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
“我们的教育永远要突出爱国”,这是申泮文先生的“道”,是他70余年教师生涯中闪亮的底色,也是他发自肺腑的嘱托。他历经救亡图存的战争年代,身受国破、校毁、辍学之痛,有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投笔从戎到确立教育强国的梦想,他始终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始终坚守正道、追求真理,把爱国之情化为行动,在平凡的教育工作中书写了爱国敬业的人生。爱国精神需要传承,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珍惜当下,开创未来。他一生念念不忘南开大学受难,在日军轰炸南开50周年受难日,他在校内展示了自己珍藏的历史图片。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他手书“南开儿女奋起反抗”,又亲自打印了13张南开大学被日军炸毁后一片废墟的照片,一并悬挂起来,号召学生不忘民族苦难,为国富民强而奋斗。他曾说,我的一生与祖国共命运,爱国主义教育是育人的根本,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三尺讲台安身立命。只有经历过战乱与动荡,才更懂得和平的珍贵。1978年底,申泮文重回南开大学讲台,他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投入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他说:“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的年代已经一去不返,只有趁着夕阳尚美好,老牛自奋蹄了……”这一“自奋蹄”真正开启了他平凡又辉煌的“师者”时代。他在化学教育研究领域创下了多项第一:编写出我国化学界第一部中文教材,研制出我国第一代镍氢电池……在他一生中,出版书籍70余卷册,达3000余万字,是中国著、译出版物最多的化学家。有人称其为中国最“高产”的化学家,而他却把自己的教学看得比科研成就重得多,他身体力行,长期坚持为本科生授课。他说,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当一辈子教书匠。哪怕在人生的最后几年,申泮文最关注的还是教学改革,即使躺在病床上,他依旧不断询问改革的进展。
申泮文说:“我一生的时间就干了两件事,化学和爱国!”在他那里,化学是他的主业,爱国是他的大道,而教育把这两者完美连接在一起,让他的一生成为教书育人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
尤其让我们感叹的是,他的一生是不断创新创造的一生。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这种“日新”的精神成为教育生涯中一以贯之的信念。他从80岁开始,还陆续获得了3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跨越12年。他带领南开师生完成《化学元素周期系》教科书软件,不仅是我国第一部多媒体教科书,在国际上也是一部创新之作。什么是创新?在申泮文看来,就是要“领先一步,走在别人前面”,他率先从国外引进人才,组建了分子科学计算中心。这个80岁学电脑、91岁开博客,会微信视频的老人,喜欢“新”事物,在求新求变中自觉践行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紧紧围绕化学领域的挑战,不断增加知识积累,不断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开拓着化学研究的新局面,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他是化学教育领域的拓荒者和砥砺前行的创新者,是杏坛上飘扬的旗帜,是无数学子心中的榜样,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是埋头苦干、不断创新的民族脊梁。
我们仰望他的背影,感念他不平凡的一生。他高扬着爱国的旗帜,践行教育强国的梦想,在我们内心铸造出一方教书育人的丰碑。
这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
《中国教育报》2017年07月09日第1版 版名:要闻
院士教书匠
——追记南开大学教授申泮文
下一篇:什么叫中国共产党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