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信息学院抗击疫情“群像”

发布日期:2020-04-02 发表者:陈治国 浏览次数:





   新冠疫情发生后,信息学院有一群可爱的师生校友,他们不是医护人员,却一直在和时间赛跑,下沉社区做志愿者,募捐抗疫物资,停课不停教,每个人都在努力做对的事,贡献自己的力量……


01封城中的“破壁者”:用实际行动践行校训精神


   3月18日15时55分,“我还在接送医生”,18时18分,“在配送爱心肉”,信息学院党员李博老师的时间表就这样被一项项志愿工作填满,而他最直接的感受是“满足”。



   李博老师是尤李社区下属小区志愿者负责人之一,主要负责组织小区1000多户人的团购事宜。“我们有一支30多人的志愿者团队,已经组织了5次针对小区的10元爱心肉10元爱心菜团购,共有3000多份物资,都送到了邻居的家门口,经常送货到晚上。但是减少了3000多次邻居外出取货的风险,我们感觉很值得。”

   

   李博老师的志愿服务远不止在社区里,“我还注册申请了高德打车+风韵专车义务接送医护人员的志愿者”。他希望医护工作者能没有后顾之忧地全身心投入到一线医护工作中。


   这些平时看似简单的工作,特殊时期却是危险无处不在,但是,他依然义无反顾地成为了众多“逆行者”中的一员。最开始,一个口罩,一副泳镜,一个塑料袋就是他的全部装备,他却始终没有退缩。到现在,他已经记不清往返了多少趟医院,接送了多少医护人员。李博老师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这座城市,也点亮了这座城市的温暖之光。



   什么是最好的青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院95后党员学子毅然出列,给出了响亮的答案。他们积极响应号召,亮明身份,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主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投身到当地的防疫志愿服务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精神。



   “太忙了。”这是计科1803班学生党员邢广杰来到社区办公室第一时间的直观感受。邢广杰刚到就被安排了工作,他要帮忙采购千余居民的食材,解决居民们“吃饭难”的问题。


   “早上开始统计每家每户要买的食材,中午前往超市采购回来,下午清点分发。每一个环节都有繁杂的工作量,这就是疫情期间社区工作者们的日常。”作为志愿者,刑广杰要面对的一方面是居民大量的压力和期许,另一方面又是对武汉乃至全国沉甸甸的责任,他就像一只陀螺,忙碌于安抚情绪,冷却急躁,但也在围城中传递着理解的星火。


   研究生党员何寿鹏也和刑广杰一样,成为了武汉市一名抗疫志愿者。阻断乡路,防止人员流动是他的工作,“这项工作基本上出动了所有的村委干部以及志愿者”,明确分工,分头行动,不同分队到不同路口,就地取材,在每一个通行路口上,用塑料油布与小木条,拉起一道道“防护墙”,他说,“每天我的微信步数都最多,2万多步,出一身汗,虽然很累,但心里却很充实。”



02云端的“坚守者”:每一堂网课背后的精益求精


   早上起床后,远在美国洛杉矶的姚雅娟老师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手机,消灭“99+”,解答同学们的疑问。15个小时的时差和无法回国为她的教学带来了时间、空间上的困难,尽管如此,她努力克服,力争为生工和林学的同学们讲好每一节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


   “线上三分钟,线下十年功”,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姚老师因为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我每节课准备三个PPT,一是发给同学们预习,二是课程PPT,还有一个是为了配合线上直播软件调整过后的PPT”,直播软件无法播放动画效果的弊端使得数组讲解部分不够生动,她便把动画拆分,加上自己手动画图的方式力求课程的清晰流畅。


   “实验课一般安排在国内的下午,但是那个时候已经是我这边的半夜了”,为了动态了解学生实操中的问题,姚老师总是定几个闹钟爬起来,通过信息学院完善的线上实验平台让重理论更重实践的C++课程代码练习更具自主性和便捷性。


   这已经是上课的第六周了,姚老师认为:“同学们积极学习的热情也感染了我,让我能够以更饱满的状态讲好这门课”。由于担心有些同学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而影响学习效果,现在学委每周汇总后统一上报、集中讲解,她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线上教学无法看学生面部表情得到反馈的缺陷。



   线上教学促成长,云端课堂入佳境。身在江西瑞金农村老家的杨庆勇老师通过慕课、直播课、答疑串讲课“三课合一”的形式架起了“空中课堂”。


   但网络问题却让他犯了难,农村网络条件不好,联系了几次宽带公司,都因为疫情缘故不肯上门安装,杨老师只好办了几个流量包,又跑到网络较好的阳台上授课,网速比较快的晚上也成了他的固定直播时间。江西春季暴雨天气多,农村经常停电,杨老师只得手机、电脑、pad多台设备严阵以待,随时切换,保证课程顺利进行。


   由于云端授课,课程计划和授课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杨老师决定通过强化问题导向、辅以资料引导、定期检查测验、在线答疑解惑四个步骤有效提升学生利用慕课、知乎、简书等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遗传基因组学》讲究与时俱进,因此我在第一节课就下了很大功夫”,结合课程特点和当下新冠肺炎疫情,杨老师用“为什么要对新冠病毒进行基因组测序?基因组测序对我们的防疫工作和药物研发有什么帮助?”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入学习,加强思考。《统计模拟与R语言》对实践要求较高,同学们常常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杨庆勇和助教便会在课程群里答疑,也会通过远程协助的方式指导代码修改。“经常会有人来旁听课程”,杨老师说,“让每位同学有所收获就是课程最大的成效”。


   此外,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他会通过周例会、周计划、周总结三管齐下的形式密切关注实际进展,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语音、视频指导,以保证他们的毕业论文能够顺利推进。



03学生成长“守护者”:思想政治工作“不掉线”


   值班巡逻忙,帮扶代购勤。有人守护城市,有人守卫社区,也有人守卫校园。辅导员潘锐就是“华农守护者”中的一员。白天,他坚守志愿者岗位,劝返居民、提醒佩戴口罩、禁止聚集、帮助退休教师代购等,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事宜。到了晚上,线上招聘动态、“空中”双选会等通知便经由他的手不断发出,联系企业HR,拓展就业渠道,丰富就业信息,确保毕业生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摸排统计、心理辅导、宣传防控、就业指导......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辅导员老师们也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用实际行动守好疫情防控的“责任田”。


   “通过金数据做好每一位学生健康状况的摸排”,每天中午12点,辅导员宗明绪都会一次次梳理学生报送的动态信息,询问体温,“知道你们安好,我就放心了”。


   “成都发生了地震,你和家里人都平安吧?”辅导员詹慧光第一时间关注四川学生情况,“我们一家都好,詹姐姐也要注意防护啊”,暖心的回应更让辅导员们有了坚守初心、坚强面对的勇气和信念。


   “这学期的成绩不理想,我们共同和父母沟通下,对过去是反思,也对未来做好规划”,辅导员田昌聪注重与学业困难学生的家校联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疫情期间,辅导员们的网聊却从未停歇,开展“一对一”谈话,重点梳理学生心理、健康、学业状况,密切关注学生动态,把有温度、有力量的思政工作通过网络,翻山越岭送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



04远方的“牵挂”:来自校友对母校的感恩与回馈


   “从2月1日到2月12日,短短十二天,在巧琳、满良、佟亮等计科校友的组织发动下,第一批捐赠物资(从土耳其采购的500个FFP2口罩),经广州清关,再通过顺丰物流到达武汉,我已于下午4:00将物资顺利送达校医院……”2月12日下午,一场在信息学院计算机专业校友中的捐赠接力传来了好消息。



   “这批口罩是学校医院迄今为止所收到高防护级别类型N95口罩中数量最大的一批,非常感谢校友们危难之时鼎力相助。“校医院副院长侯东彬说。


   “这场募捐倡议,得到了校友们的纷纷响应,5天内,151位校友共募集资金108856元,其中,有5位是其他专业的校友,校友徐满良一次性捐赠了3万元,还有许多校友在捐赠时都没有留下名字。”2004级校友安佟亮说。



   因为缺乏医疗物资采购渠道,曾在海外学习工作过的校友朱巧琳咨询了28个国家的同学和朋友。当联系到第一批医疗物资时,卖方要求在半个小时之内将钱转到对方账户。当时生怕错过机会的朱巧琳,挂下电话就穿着家居服冲到银行,赶在最后一分钟转账成功。“好不容易找到了医疗物资,但医疗物资通过海关也会面临被扣押的风险。那些日子,每天都很紧张,每隔几个小时都会忍不住要去查询下物流情况。”朱巧琳说。当看到第一批物资顺利通过海关时,校友朱巧琳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下了地。校友们还摸索到了一条采购、物流一体化的通道,物资从德国、墨西哥和拉美等地不断运回。


   计科校友这样总结此次募捐行动:“狮子山下,华农巍巍。庚子岁初,疫病四起。南湖之畔,毒魔肆虐。计科学子,心连母校。奋起募捐,投入抗疫。跨洲越洋,求得物资。众志成城,母子连心。武汉加油!华农最棒!”


   疫中有情,疫中见义,信息学院师生校友们一直活跃在抗疫一线,做着力所能及的平凡又伟大的贡献,这是对这座英雄城市英雄精神的最美诠释。


图文 | 詹慧光 吕靖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