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五一访谈录:青年教师劳动节里话劳动

发布日期:2019-05-05 发表者:陈治国 浏览次数:




“勤读力耕肩重任,立己达人图自强”。5月1日,国际劳动节,在校园里,一批青年教师正勤奋躬耕于工作一线。新甲子、新征程,在他们眼中,劳动的意义缘何?劳动的价值几许?记者走进他们,聊叙事业、畅谈情怀,分享劳动节的快乐。


李国亮老师为学生解疑【学通社记者 孙泊远 摄】


李国亮:“大数据”专业发展需要积年累月


在李国亮办公室,他和学生正一起讨论交流,丝毫未察觉室外脚步声。全英文PPT《生物信息学的算法》的修改、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大数据”专业的对比分析,李国亮正在寻思育人良策。


他说,党代会报告把信息学科发展提到了新的高度,这是他的奋斗目标和方向,而“大数据”专业就是他的突破口,这需要他积年累月的研究和实践。



蔡鹏:工作就是慢慢“往前拱”


早上7点40分不到,蔡鹏便来到了办公室,打招呼的同时还不忘询问学生实验情况。他把日程安排得满满的,1堆MOOC作业、9项计划、32份基金报告、6篇在投论文、7篇毕业论文……


蔡鹏说,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已经进行了全面布局,我们每位教职员工,要想的是怎么对标落实,“宏观目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微观细化,现在我要做的是,认准了就慢慢‘往前拱’。”




李姗:在劳动中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


在李姗办公桌上,可乐、养乐多、咖啡格外醒目,她笑称,这是她五一的“提神必备”。一边走动一边穿上印有“Shan Li”字样的实验服,李姗动作敏捷轻盈。


难得时间“化零为整”的她,准备专注备课、写作和研读文献,她的节奏仍然像平时一样:和研究生在一起,中午、晚上一起用餐,关注学业进展、讨论科学问题。她说,劳动是为了家庭、更是为了学校和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




徐强:攻克柑橘行业难题


依然专注、自信,笑容满面,徐强把记者让进办公室。优化和修改《园艺概论》课程是徐强假期重要的工作,他说,时代在变,教书育人不变,科技在进步,但服务产区、服务农民、提升品质的初衷始终没有变。


他说,1919年科学家在华南提出了柑橘黄龙病,至今已经100年,自己和团队正努力攻克这个“世纪病”。他说:“如果邓秀新老师带领我们冲到了国际前沿,那么我们这代人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积累去攻克新的行业难题。”




李谷成:劳动即美德


《农业经济学》精品课程录制刚结束,李谷成和同事们又接着开始整理《农业科研案例讲座》课件,对他来说,关注“国民教育体系‘金字塔’尖”的研究生教育是他的重要思考。


在人文楼4楼平台,他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教材内容,和风微拂、岁月静好。“劳动就是美德”“每天要有农村忙‘双抢’的干劲”“人人为我劳动,我为人人劳动”,李谷成说,在社会分工环节下,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田北海:劳动以成家国情怀


“我这几天重点关注怎样在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怎样促进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田北海说,在多年的《社会学导论》课程中,更应该融入科学精神、反思精神和批判精神。


整齐大方的衣着,和田北海严谨的治学相辉映。他说,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全面发展的最高需要,对个人、对学校、对社会,每个人孜孜不倦的劳动,才能完成使命担当,才能托举家国情怀。




柯新利:写1到2篇文章远不及培养1到2名学生


除了零碎工作以外,柯新利最在乎的是他《社会统计与R语言》课程小班教学探索,每周20多节课的工作量让他压力倍增,但教学效果、实践操作、学生反馈等让他收获满满。


他说,作为一名高校教授,应该更关注土地管理对国家需求的贡献,应该更聚焦教书育人,因为“写1到2篇文章远不及培养1到2名学生重要”。




陈翊平:世界一流需要大家更勤快一些


在食科院青年教师陈翊平眼中,小长假用不着出去景区“挤”,闲暇时带小孩在华农享受自然生态即算是劳逸结合。


他说,自己在教学技法上还有许多路要走,科研也刚刚起步。他说,现在食品安全领域,我们被别国“卡脖子”的关键就是试剂和设备。作为科研工作者,陈翊平期望通过劳动让相关领域更具竞争力,他说:“劳动节谈劳动很有意义,因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大家更加勤快一些。”



滕怀龙:最具价值是创新劳动


为何如此忘我投入?理学院滕怀龙说,因为自己太喜欢这个专业、太喜欢这份事业。从学生转变为老师,角色在变,滕怀龙说自己的教育情怀定会执着下去。


在实验室,滕怀龙坚持提前做一遍实验,让教学不会慌乱、不留遗憾。对于出生山东日照农村的他来说,劳动是底色,也是亮色。他说,就如同实验一样,创造性劳动才具有更大的意义。



孙铝辉:培养超过我的学生即是最大价值


《家畜环境与卫生学》课程的资料整理收集占据了孙铝辉假期很多时间,他说,带着学生一起在养殖场、农户搜集素材,这本身就是一种育人过程。


他说,每天自己都要坚持看新文献,因没有查阅最新研究动态,也就不会有新创建、新思想,也不会高质量教书育人,他说:“我的目标就是培养超越我的人。”



郭亮:勤劳精神让我更加勤劳


在作重C307,植科院郭亮和团队成员正在讨论课题、交流工作,氛围时而紧张、时而轻松。郭亮说,从2015年开始布局的一些研究,现在可以慢慢“收果子”了,现在没有清闲,也没有那么多顾虑,自己要做的就是“往前冲”。


谈及劳动,他坦言,是父母的勤劳感染了自己,“他们的勤劳精神让我更加勤劳”。他说,自己要继续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让自己每天都很充实,以不辱使命、不负厚望。



高泽霞:劳动节和青年学生在一起最有意义


即便电话采访,也能感受到高泽霞的热情与善意。节前,高泽霞和同事们就奔赴团风指导生产实践,在那里,高泽霞和同学们一道打包鱼苗、注射催产素、观察鱼卵孵化,她还和同学们一起过生日,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高泽霞说,水产专业的论文都写在大地上,和青年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工作,这是一种青春体验、更是一种教学相长,“手把手”教他们实验实习技能、眼看他们点滴成长,这才最有意义。


(记者 川竹 摄影 孙泊远 审核人 程华东 以采访先后为序)

http://news.hzau.edu.cn/2019/0502/541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