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大事记

我校2016年大学生程序设计新生赛落幕

发布日期:2016-12-19 发表者: 浏览次数:

(图文|通讯员曹美林、张昶)插上红、蓝、黄不同颜色的气球,代表着“程序猿”们逐步“进阶”的历程。12月18日,2016年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新生赛暨武汉地区高校现场赛在逸夫楼C座举行。100余选手现场参与了比赛,800余名“程序猿”参加了全国的同步网络赛。

据悉,本次大赛由我校教务处、学工部以及校团委主办,信息学院承办,信息学院科创中心及ACM协会协办,共有包括我校、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等7所高校选手参加了现场赛,134名参赛选手中, 62人是来自我校大一、大二的学生。同步网络赛则有来自东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59所高校的804人参加。

比赛选手可以选择上午9点先在逸夫楼C座101教室进行热身赛。我校计科1604班胡天杨说:“提前来调试一下机器,也是提前熟悉环境,希望这次比赛能取得好的成绩”。比赛于中午12点正式开始。本次大赛出题人兼裁判员是来自我校计科1402班的胡轶凡和李维宇,竞赛共有10道程序设计大题,每道题目难度不同,比赛遵循公平公正原则,选手每答完1题,会有计算机自行检测,无人为因素干扰,系统执行自动化扫描。选手每答完1题,工作人员会为他们插上不同颜色的气球,不同颜色的气球代表选手们解答出了不同的题目,插上气球则是对选手的充分肯定,也激发了答题者的动力,并对其他人给予了压力。

比赛时答题者们大脑飞速旋转,教室里回荡着“噼噼啪啪”的键盘声。华中师范大学的“程序媛”王凌凤率先答出第1题,并率先答出3道题,她目光紧锁屏幕,有条不紊的答题,处于领跑状态。武汉大学郭宇梁同样领先于其他人答出3道题,他不紧不慢,细心钻研程序,力图最为准确的答出题目。

经过5小时激烈角逐,各奖项均已决出,其中现场赛特等奖获得者为来自我校计科1604班的李志敏和来自武汉大学的张轩昂。李志敏坦承,之所以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因为对这个专业的喜爱,不想让自己后悔。他表示在今天的比赛过程中感觉“十分紧张刺激”,既有做对题目的“快感”,也有没做对题目的“懊恼”。虽然最后获得了最高奖,但是觉得“自己表现不是特别好”,交错题时心态没有稳下来,很多该做出的题“还是没写出来”。

最终,现场赛决出特等奖2名(华农组1名,邀请组1名),一等奖8名(华农组5名,邀请组3名),二等奖12名(华农组7名,邀请组5名)以及三等奖若干名,并给予奖励和颁发证书,网络同步赛中则分别设置了冠、亚、季军若干,颁发小米手环等奖品。

颁奖典礼上,教务处副处长刘震向各获奖同学表示了祝贺,对所有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他表示,专业技能竞赛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形式,对于学生的知识容量、行动能力、身体素质和意志力,都是一种考验。

大赛总教练、信息学院倪福川老师表示,本次现场赛主要目的是给武汉地区各所高校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切磋技能。大赛面对2015、2016级学生,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从而培养同学们的算法思维和数学能力。倪福川指出,此次程序大赛并不是为了选拔出计算机专业高级人才,而是对同学们学习效果的一个检测,希望同学们能多参加这样的活动,锻炼自己,“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