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大讨论】双创教育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些问题与分析

发布日期:2021-01-20 发表者:陈治国 浏览次数:


   (文|大数据科学系青年教师 秦丽)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性国家战略,而研究生作为国家高级技术与理论人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现在一些高科技企业中,比如华为、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其一线技术员工中的研究生比例远远超过本科生比例,所以研究生也是帮助国家突破美国科技封锁、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力量。而在研究生中开展“双创”教育,是国家实现这一发展战略的根本保障。近两年来,随着国家扩招研究生政策的落实以及服务于建设研究性大学的需要,高校研究生比例逐年扩大,如何在高校中开展研究生的“双创”教育也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下面我就在高校中开展研究生“双创”教育存在问题谈点感受。

   

   1. 研究生虽有较强理论与实践能力,但主动发现研究需求的意识不强。


   研究生经过本科阶段系统学习后,普遍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在科研项目中也能独立开展工作,但大多数研究生只是在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或是横向项目,基本属于被动选题,对于导师开展这一课题或者研究的背景、需求与目标,并不需要自己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这样也造成研究生主动发现需求的动力不足,而“双创教育”中一个很重要问题便是如何让学生学会观察世界,并从中发现需求,改变世界,需求是创新创业的“源动力”,任何一项成功的科技创新背后都是巨大需求的体现,因此不懂得如何发掘需求,会直接导致研究生的创新创业主动意识较差。


   如何提高学生主动发掘需求的能力?首先创新创业不应只局限于自己所学专业,专业知识不过是实现需求的工具,一个好的需求往往要综合多种技术人才,放开视野,以需求为动力寻找解决方案,并组建自己的团队。而如何寻找队友、如何实现团队管理并建立切实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是大多数研究生很缺乏的一个能力,也是急需锻炼的能力,具体操作方法可鼓励学生以团队方式自己申请创新项目,目前从国家到学校都有以学生团队为主体进行申报的项目,并配有一定经费扶持,但实际参与研究生比例不大。


   针对这个问题,可考虑将创新创业教育溶入研究生课程体系中,首先面向研究生开设一些“创新创业实践”“创新与设计思维方法”“产品设计与商业模式”等课程,再为学生配备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团队建设与项目选择,特别要鼓励不同学科方向研究生组成创业实践团队,帮助研究生体验创业活动全程,此外也可将“双创”实践纳入研究生评价体系,激活学生创新“源动力”。


   2. 研究生是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却缺少进行成果转化的意识。


   研究生作为高校研究阵地的主力军,在科研创新上起到重要作用,但这些作用主要集中在发表论文与获得专利上,大量成果只留在实验室,并未实现转化,因为学生只需论文与专利就可毕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不足,更重要一点是,因为不考虑转化问题,学生的研究成果往往脱离实际应用的需求环境,只追求研究成果的“新颖”与“深刻”,不考虑它的实用性,使得这些成果在实际应用时或实用性不强,或可行性不高,因此也难于转化。针对这个问题,可考虑在研究生培养要求上,将科研成果转化也纳入到研究生考查范围,以促进研究生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考虑成果的可用性与可行性,为实现成果转化打下基础,这也能促进研究生进行创新创业的“主动性”。


   3. 现在面向“双创”的大赛很多,但赛后项目的发展不够。


   随着“双创”口号提出,各省市各级部门及高校高度重视“双创”活动开展,各类“双创”大赛相继出现,这些大赛给研究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展示平台,也涌现出一些好作品,但这些作品在赛后大多没有继续,学生往往只为获奖而比赛,忽视了项目后续发展,一个好的创新创业项目需要团队成员不断迭代开发,从而使作品趋于完善,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新路,但这需要在“双创”大赛后继续支持学生的工作,并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持续性的人员指导及项目跟进,推动它们持续发展,并最终走上创新创业之路,这同样是“双创”教育需要关注的问题,这一问题如能解决,将大大增强研究生从事创新创业的“信心”。


   总而言之,要提升高校研究生“双创”教育的效果,需要把“双创”教育融入到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全链条,良好的“双创”教育将使更多研究生主动“双创”、敢于“双创”、乐于“双创”。目前学校 “双创“教育更多面向本科生,如能在以上3点上对现阶段研究生“双创”教育进行系统化完善,则可帮助学校切实增强研究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