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样的理论学习、教学观摩、教学实践等在内的系统化的培养体系,全方位提升研究生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职业竞争力,为求职递上一份‘硬名片’。” 理学院副院长沈婧芳和记者说道。
5月30日,“研究生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启动,直至8月26日,共有8个学院的30名有助教工作经历的硕博研究生参与其中。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祁婧表示,工作坊通过系统完整的教育教学培训,旨在提高研究生综合素养,使其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培养其从事高等教育行业的教学能力,同学们都受益满满。
学:了解基本教学方法,适应新型教学模式
工作坊邀请了郑用琏、刘汉兰、兰霞、王运、曹敏惠、沈婧芳等8位校内外教学名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开展了专题讲座、线下研修活动、在线课程、交流研讨、微格教学等系列教学活动。在名师开设的8个专题课程中,研究生了解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掌握了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语言、微格教学等教学规范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学专业硕士生贾倩倩刚开始对工作坊的新型上课形式并不熟悉,担心自己不能紧跟课堂节奏。了解到贾倩倩的顾虑后,老师和同学们给予她许多鼓励。“倩倩老师,加油!”,兰霞老师和刘汉兰老师的悉心帮助,使贾倩倩倍感温暖,对上课也充满期待。结业时,她微笑回忆:“在工作坊的学习让我离成为一名高校教师的梦想更进一步,我遇到了认真负责的老师和友善的同学,他们帮助了我较快地适应了工作坊的授课模式,在特色课程和交流学习中提高了自身的本领,也坚定了我的就业选择。”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作物遗传改良专业博士生简六梅谈到:“各位老师从融入教育学的教学设计,PPT的制作,板书的设计,以及微课教学实操等专题逐步递进,条分缕析的从理论到实践讲清楚了一堂好课应该如何设计。一层层下来,我感悟到了只有兼具深厚教育的情怀和精湛的教学能力,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讲:从实验室到讲台,实操练就真本领
为了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员的基本功,工作坊开展为期两天的微格教学实操演练。由本校具备教学技能工作坊引导资质的教师担任引导员,章英、胡素芬、王运、曹敏惠4位老师通过主题学习环节,对BOPPPS模式进行解读,BOPPPS教学设计将课堂教学过程划分为6个阶段:导入(Bridge-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并深入讲解了参与式学习和课程思政。每位学员需要按照BOPPPS模式设计教授10分钟微课,同组其他学员在指导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给授课学员反馈学习体验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所有学员需要根据第一轮反馈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再次讲授10分钟微课,并收集同组其他学员的进一步反馈和建议。两轮微格教学结束后,各小组进行活动总结,讨论反思如何在日常课程教学中灵活运用BOPPPS教学模式,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微生物专业博士生王凯将所学的教学理念一一践行,并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引导现场同学沉浸入课堂。BOPPPS的创新式教学模式贯穿进他的课程《PCR技术在新冠检测中的应用》之中,他带领大家一步步推导出1个DNA分在基于Taqman探针的qpcr过程中,经过1轮扩增、2轮扩增、3轮扩增后产生的荧光信号分子数目分别是多少,由此最终得出经过N轮扩增的结果。他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积极推广“参与式学习”,与台下的学员积极互动,充分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经过此次教学实践,我基本掌握了如何去开展教学、组织课堂并引导学生学习,这其中我成长了许多。也更想成为一名教师,走上讲台,带更多人走进微生物学的奇妙世界。”王凯如是说。
园艺林学学院风景园林学专业博士生李蓝在教学展示环节中存在“学情分析不足、内容过于冗杂、互动较少且缺乏思政要素”等问题,在老师同学们的指导与帮助下,她在微课堂汇报中增添更多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的部分,很好地完成了最后的教学实践。
集训结束后,章英老师谈到:“我们鼓励学生思考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帮助学生在讲课时将自己对科技前沿的学习认识、科研心得和成果等融入、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和创新性。从无到有,从生硬到鲜活,身为老师,我很高兴能看到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显著提升。”胡素芬老师表示:“学生不仅是学习者,也是教学者。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相关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学水平,为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Learning by doing !在教中学,在学中教!”
悟:学名师风范,悟为师之道
“学而常思,以思促学,且思且行”。理学院涂俊才书记在毕业典礼上强调,教育应该是“教”、“学”、“做”的三者统一。学员通过对老师课堂内容的学习,对主题的思考以及课堂教学的实践,学习名师风范、领悟为师之道。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陈汉桥通过在工作坊的学习,发出自己的新思考,他谈到:“科研和教学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在科研中只要我们关注教学,心系教学,我们就能够在两个领域都有所进步。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一个领航者,我们应该引领学生在课堂中甚至是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根据同学们每个人的特质去开发他们自身的潜力。”秉持着这样的观念,陈汉桥在最后的教学实践中表现优异,以人工合成淀粉的前沿科研成果为引带领同学们初识酶工程,条理清晰地讲述中穿插课堂互动、小组讨论、课后思考,内容充实有趣。
李蓝也说,“老师们除了帮助我们进行专业能力方面的提升之外,还向我们传授‘求真、崇善、尚美’的为人准则,使我明白了‘为学’‘为师’前先‘为人’的道理,以及课堂中融入思政要素的重要性,这为我未来能更好地走上讲台教书育人奠定基础。我来这个工作坊的初心是想要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与优秀的老师同学学习交流,但这里比我想象得更加惊艳。”
“新时代呼唤高素质教育人才,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担任助教工作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更有助于研究生实现从学习者向管理者、教育者的转变,成为复合型人才”,祁婧说。
(本文作者系学通社记者 杨菲 曲心悦 审核人 祁婧 沈婧芳)
原文链接:http://news.hzau.edu.cn/2022/1020/648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