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大讨论】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家谈

发布日期:2021-01-23 发表者:陈治国 浏览次数:


编者按:自学校研究生改革发展大讨论启动以来,各学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学习,组织研究生指导教师、任课教师、管理服务人员、研究生等开展研讨交流,聚焦更新研究生教育思想观念,凝聚改革发展共识。信息学院师生结合实际各抒己见,推动学院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培养学术志趣和思维方式是关键


李国亮(信息学院副院长、大数据系教授)


研究生教育本质是创新,有的同学来读研是带着功利化思想选择读研,有的同学习惯于“填鸭式”教育,主动思考能力有限,作为导师就是要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学术志趣,学会主动思考、快乐研究。通过实践,我发现,让研究生参与或者承担一定的科研项目,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寻找研究乐趣的有效途径。通过推进科研项目研究进展,不仅高质量完成了培养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而且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大有裨益。



构建导学共同体,导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


沙灜(信息学院大数据系教授)


面对科研“小白”,导师要“领进门”,包括学习材料的选择、问题的选择、方法的选择等,甚至撰写论文时标点符号使用等科研基本规范,导师都要下功夫去教、去带,发挥强主导作用。慢慢地,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驱动力不断被激发,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导师的主导性渐渐由强到弱,师生间逐渐成为伙伴式合作者,在科研、生活上互促共进,真正成为“共同体”。要达到这种状态,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导师要履职尽责做好良心活,学生要自我驱动,敢于挑战、质疑甚至去“push”导师,二者缺一不可。



表达能力是一流研究生的重要素质


王晓聪(信息学院生物信息系教师)


在佐治亚大学化学系学习过程中,“Graduate Student Seminar”让我印象最深刻,它要求学生面向全系师生做45分钟学术报告,为了准备这场报告,要阅读大量文献、了解科研前沿、跟导师开展讨论,形成逻辑清晰的报告提纲后,还要在PPT细节上反复打磨、操练,一番“折腾”,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做学术报告的流程和技巧,而且对研究了如指掌,对交流研讨更积极、自信。表达能力是一流研究生的重要素质,建议通过课程、学术交流活动等强化表达能力训练,让学生从畏惧做报告、不会做报告,逐渐成长为“报告达人”,这不仅是学生由象牙塔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也是学术从“闭门”“哑巴”向“开门”“交叉”的需要。



让专业学位更专业


程心瑛(信息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


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提出“让专业学位更专业”,这实际上是要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培养的区分度。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增加更多专业实践环节,探索产业、企业项目制遴选制,根据学生个人兴趣、发展需求和职业规划,匹配最适合该生的项目,让专硕培养真正做到产教融合育人。



每名研究生要做好规划、准备吃苦


田昌聪(信息学院辅导员)


研究生培养质量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除了强调“导师是第一责任人”,研究生本人的关键性作用亦不可忽视。外因辅助推动,内因起决定作用,希望每一名研究生都能珍惜时光、理清规划、做好吃苦的准备,与导师主动沟通、积极求教,用勤奋走稳研究路。



优秀研究生的三重品质


薛刚(2017级生物信息硕士研究生)


我认为优秀的研究生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思想上,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知道“我要成为怎么样的人”;二是科研上,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以后不从事该领域研究,也能在其他领域取得成功;三是实践中,具有长远的眼光和实干精神,能着眼于长发展脚踏实地的努力。研究生的成长也需要外界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导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除了学术,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也希望得到导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研究生教学要研究学生、研究课程


夏静波(信息学院大数据系副教授)


通过教学实践,我有以下三点体会,一是要研究学生。如同做学术报告前要考虑受众研究方向和兴趣一样,给研究生授课前了解学生的教育背景、基础、诉求很有必要。譬如在文本挖掘大框架下讲授本体,对生命科学背景的研究生可谈Gene本体、GO富集,但对计算机学科背景同学则难引起共鸣,后者更适合讲授Domain-free的本体构建和基于本体的概念挖掘。二是要开篇明义。将课程体系尽早介绍给学生,尤其是没有指定教材的课程,通过课程网站上提前发布课程内容、提供课程资源,不仅对学生步进式学习有帮助,而且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大有裨益。三是课程论文模版设计精细化。避免千篇一律,可根据课程教学需要精细化设计,注重侧重点,鼓励原创,便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练好研究生的“金刚钻”


阚裕隆(2018级农业信息工程硕士研究生)


读研不是结果,而是提升自我的过程。社会要考察的除了科研志趣、科研能力和潜力,还有团队协作精神、表达沟通能力以及独立面对困境、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能力。怎么练就“金刚钻”?一方面要打好基本功。光看不行,必须动手实操,通过不断解决问题,才能悟出其中的真谛、把握其中的原理,这跟武侠小说里艰苦历练成为武林大师道理一样,不吃苦、只享受肯定练不成。二是做研究、写论文要把拿出追剧、打通关游戏那样的心态,保持探索的兴趣,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刮骨疗毒的气概,下苦功夫、啃硬骨头,再加上导师的指点,学会学习,学会欣赏知识之美,学会从枯燥清冷中发现甜蜜温暖,从科研旁观者、门外汉成长为参与者、亲历者、贡献者。



研究生课程教学要在“新”和“导”方面进一步下功夫


王晖(2018级生物信息博士研究生)


我想谈谈我看到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方面“新”不够。有些课程内容、讲授方式比较陈旧,对新技术、新知识运用不够,对于新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导”不足。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多,用千篇一律、千 人一面的方式方法,对学生个体指导帮助不充分。希望老师用简单易懂的表达方式,讲述该学科的基础知识,然后根据研究经历与课程范围,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实际操作,在解决问题中引发思考、鼓励创新。比如在进行文献讨论时不拘泥于文献,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去实践文献中的方法,用实践检验理论、修正理论甚至提出新的理论,这种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受用终生的。


(以上内容由陈治国、宋丽波综合整理 审核:刘进)